银杏超小卷叶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在中国银杏产区均有发作,多散布于广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区。以幼虫蛀食短枝和当年成长枝嫩茎,致使短枝上的叶片与幼果枯死掉落,长枝嫩茎枯断,被害的短枝第二年不再萌发,构成枯枝,严峻影响产值。大发作区域株被害率达100%,枝被害率达10%以上,被害株树冠发黄,形似火烧,银杏果产值削减,严峻影响树体成长,是要点产区结果树的首要害虫之一.
(1)形状特征
①成虫。翅展约12mm,全身黑褐色,头部灰褐色,触角丝状,下唇须曲折、灰褐色,第三节很短。前翅细长、黑_色,后缘中部有一白色指状纹,前缘自中部到顶角有7组较显着的白色钩状纹。肛上纹较明显,有4条黑色条纹。后翅前缘色浅,外围褐色,翅基前缘有橙黄色翅缰,雄蛾1根粗而长丨雌蛾2根细而短。 ②卵。椭圆形,外表润滑,长约0.8111111,宽约0|6|11^。初产时呈桔赤色,4天后呈暗黄色>近孵化时可见黑色点状的头部,中伺具赤色不规则的环状纹。
③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12mm,灰白色&头部、前胸背板及臀板均为黑色b各节反面有黑色毛斑2对,备节气门上线稍下线别离有黑色毛斑1个,臀节有刺5~7根。
④,。、长初化嫌时为黄色,羽化前呈黑褐色,复眼黑色6腹部第一节反面巍滑,第二节后缘有一列细刺,第三至七节除后缘有”列细刺錄,前缘还有M列较粗的刺,第八至九节仅前缘有一列较大的刺,第十节仅于后缘有格外粗大的刺一列。腹部结尾有8板纤细钩状臀刺,在肛门周围排列成半环形。
(2)日子习性。一年发作一代,以蛹在粗树皮内或树枝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至下旬为成虫羽化期,4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期14~15天。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卵期。
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幼虫为害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连续由枯叶内转人粗树皮内或树枝裂缝中滞育,11月中旬连续化蛹越冬(图5-16)。成虫羽化多会集在每天清晨6~8时,成虫翅展后均有双翅直立背部的习性,约30分钟后,即匍匐至树干缝隙处休息,易于捕捉,9时今后飞向树冠,翱翔才能弱。成虫趋光性弱,晚上根本静栖不动。成虫羽化后第二天交配,交配后2~3天开端产卵,单雌平均可产95粒。卵单粒散产,产于1~2年生小枝较多,每枝产卵1~5粒,卵期8~9天,孵化率约80%。初孵化幼虫体长仅1.3mm,在小枝上匍匐敏捷,到短枝顶端0陷处取食,食量甚少,经1~2天,即蛀人短枝内,呈横向取食。幼虫为害以短枝为主,次为当年成长枝,从长枝基部或中部钻孔向基部蛀食,虫道均长20~50mm。每一幼虫可为害短枝2条,在枝条内为害约25天,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枝内转向枯叶,吐丝将枯叶侧缘卷起,居卷叶内休息取食,然后蛀入树皮。幼虫多在粗树皮表面下2~3毫米处作薄茧化蛹。
该虫发作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树势弱、树龄大的银杏易遭虫灾,在被害较严峻的植株邻近的幼树或长势较好的大树也易受害。该虫灾光怕阴,钻蛀于树皮中呈滞育状况的幼虫及化蛹时均需必定的温度,因而,气候过于干旱对该虫生计晦气,年平均气温在14T以下的河北、辽宁等地还未发现此虫为害。年平均气温随海拔与纬度的增高而下降,虫口密度也随之削减。
(3)防治办法。
①人工防治。4月上旬至4月下旬,使用成虫交尾经常栖伏于树干中下部粗皮凹陷处,受惊也不散去的习性,每天上午9时前捕杀成虫,下降虫口密度;4月下旬至6月上旬,剪除被害枝,扫清落在地上的枝叶和幼果,会集深埋或烧掉,消灭幼虫。
②涮白涂剂。3月下旬成虫羽化前,用白涂剂(制造方法:生石灰50份+80%敌敌畏乳油1份+食盐10份+清水190份或生石灰10份+硫磺1份+清水40份或生石灰1份+石硫含剂浅渣1份+清水4份)涂涮树干或骨干枝基部(树皮厚6ram以上),能避免成虫羽化达100%。
③涂毒环。成虫羽化盛期前(4月10日前后),用50%杀螟松乳油250倍或40%(氧化)乐果500倍液与2.5%敌杀死乳油500倍液,按1:1混合后,喷湿树干和骨干枝基部,用塑料薄膜包扎则非常好,可毒死刚羽化成虫达100%。
④药杀幼虫。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幼虫为害盛期,也是防治该虫最有利最有用的机遇,江苏省泰兴市林业站经过多年研讨,探索出一套最佳防治办法(“银杏趄小卷叶蛾发作规则及防治技能的研讨”曾获江苏省农林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即在人工授粉后的7~10天(4月底)和5月上旬,分2次(2次相隔1个星期)用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或2.5%敌杀死乳油3000~4000倍液,或许前四种的任一种与最终一种按1:1混合后,喷雾树冠;幼虫致死率可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