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幼虫又称蛴螬生活在地下,危害苗木或幼树的根部,对植株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严重危害可致幼苗大量死广,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成虫:长椭圆形,茶褐色。全身密被黄褐色绒毛及颗粒状刻点,鞘翅上有4条纵隆线,并杂生灰白色小毛斑。腹面栗褐色,密被绒毛。
卵:长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乳白色至乳黄色。头部黄褐色。口器褐色。体表多皱纹及刚毛。
蛹:初为乳白色,后转淡黄色,羽化前褐色。前圆后尖,腹末有—对突起。
该虫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4月下旬至5月亡旬老熟幼虫化蛹,5月开始出现成虫,6月为盛发期。成虫白天潜伏土中,傍晚后飞向寄主取食,成虫有假死性和群集害习性,趋光性强,大量发生时常将树木叶片食尽仅剩叶脉。成虫交配后即在土中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第1代幼虫期,幼虫危害苗木或幼树根部,7月下旬至8月初化蛹,8月为第2代成虫盛发期,8月中旬见卵,8月中下旬幼虫孵化,10月下旬幼虫在土中筑上室越冬。
金龟子类防治方法
①成虫防治
a.利用成虫假死性,用人工击落法捕杀成虫;
b.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c.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喷洒90%敌百虫,杀灭成虫。
②蛴螬防治
a.圃地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药肥混用。
b.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30~37.5kg均匀撒于地面。于移栽苗或播种前翻耕,耙耘田地。幼林地则可用药土穴施。
c.苗木出土后或幼林发现蛴螬危害根部,可均匀打洞灌施75%辛硫磷,50%磷胺等1000~1500倍液,毒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