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蛾
其属鳞翅目,刺峨科.幼虫又名刺毛虫、洋辣子、八角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食性杂.为害100多种林木、果树。1.2.1形态特征.成虫:雌峨体长15-17mm,翅展35-39mm;雄蛾13-15mm,翅展30-32mm。体橙黄色,触角丝状.棕褐色。前翅黄褐色,内半部黄色,外半部福色,有2条暗褐色斜线汇合于翅端,呈“A”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褐两色的分界线,横脉纹有一暗色点。后翅灰黄色。A节腿节红色,足褐色。卵:椭圆形,扁平,长1.4mm,宽0.9mm,淡黄色。幼虫:成熟幼虫略成长方形,前端稍大,体长16-25mm,基色黄绿,鲜艳。头部黑褐色,长缩千前胸下。体背有紫褐色大斑,斑两端看钝,中部狭窄.外缘长带蓝色。服部第二节以下各节的亚背线上各有1对刺突,尤以3,4,10,12节的刺突最大,两侧下方也有,对刺突,上有毒毛.腹足退化为吸盘;蛹:椭圆形,长约12mm,黄褐色;茧:灰白色,质坚硬,表面光滑,上面有数条不规则纵纹。
1.2.2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2代。成熟幼虫秋后结茧越冬。翌年5-6月化蛹,多在晚上羽化。白天潜伏叶背面.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常在叶背尖端产卯,每只雌蛾产卵49-67拉。成虫寿命4-7do卵经过5-6d屏化,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然后取食叶下表皮及叶肉组织,受害处上表皮呈透明回形,并逐渐连接成块状.4龄幼虫受害部呈回孔状,5龄幼虫为害整个叶片,叶柄和叶脉除外。虫体上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有剧痛和奇19.7月成熟幼虫吐丝并分泌砧液.作茧于树权。羽化时从茧顶端出口,口呈回形。8月以后大盆出现幼虫。1.23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在害虫茧期人工摘除烧毁;②生物防治。释放寄生蜂寄生卵,降低孵化率;成虫有幢螂捕杀;③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洒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