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黄刺蛾(Cnidocampa加vecensWalker)
其属鳞翅目,刺峨科.幼虫又名刺毛虫、洋辣子、八角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食性杂.为害100多种林木、果树。1.2.1形态特征.成虫:雌峨体长15-17mm,翅展35-39mm;雄蛾13-15mm,翅展30-32mm。体橙黄色,触角丝状.棕褐色。前翅黄褐色,内半部黄色,外半部福色,有2条暗褐色斜线汇合于翅端,呈“A”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褐两色的分界线,横脉纹有一暗色点。后翅灰黄色。A节腿节红色,足褐色。卵:椭圆形,扁平,长1.4mm,宽0.9mm,淡黄色。幼虫:成熟幼虫略成长方形,前端稍大,体长16-25mm,基色黄绿,鲜艳。头部黑褐色,长缩千前胸下。体背有紫褐色大斑,斑两端看钝,中部狭窄.外缘长带蓝色。服部第二节以下各节的亚背线上各有1对刺突,尤以3,4,10,12节的刺突最大,两侧下方也有,对刺突,上有毒毛.腹足退化为吸盘;蛹:椭圆形,长约12mm,黄褐色;茧:灰白色,质坚硬,表面光滑,上面有数条不规则纵纹。
1.2.2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2代。成熟幼虫秋后结茧越冬。翌年5-6月化蛹,多在晚上羽化。白天潜伏叶背面.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常在叶背尖端产卯,每只雌蛾产卵49-67拉。成虫寿命4-7do卵经过5-6d屏化,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然后取食叶下表皮及叶肉组织,受害处上表皮呈透明回形,并逐渐连接成块状.4龄幼虫受害部呈回孔状,5龄幼虫为害整个叶片,叶柄和叶脉除外。虫体上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有剧痛和奇19.7月成熟幼虫吐丝并分泌砧液.作茧于树权。羽化时从茧顶端出口,口呈回形。8月以后大盆出现幼虫。1.23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在害虫茧期人工摘除烧毁;②生物防治。释放寄生蜂寄生卵,降低孵化率;成虫有幢螂捕杀;③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洒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2.1银杏茎腐病
由半知菊类,球壳抱目的病原菌MacrophominaphaseolinnTassi)G.Goid]引起。严盆时死苗率达90%以上。多种林木、果树及农作物均可发生该病。
2.1.1症状。一、二年生苗受害后茎基部呈褐色,皮部逐渐皱缩。叶片失去正常绿色.下垂.内皮组织腐烂呈海绵状和粉末状.灰白色,有许多黑色小菌核.并扩散到木质郎、肠部和根部.然后根皮脱落,全株死亡。
2.1.2发病规律。高温高湿季节,由于灼伤、水涝或机械损伤造成伤口,苗木瘦弱,抗病能力差,土坡中病原菌从伤口侵人。发病时间常在梅雨季节后10-15d,常蔓延到,月中旬。2.13防治方法。培育健壮小苗。高温季节,注愈遮荫。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干早高温时注意浇水,在行间铺草,可以降温保湿。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发病期间用硫酸亚铁溶液喷洒.有一定效果。
2.2银杏干枯病
由子班菌纲,球壳菌目的病原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Murr.)Barr.]引起。壳斗科中的栋属和粟属植物受容较多。主要发生于枝干,常致全株死亡。
2.2.1症状。树皮呈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病斑,逐渐肿大,树皮纵向开裂。春季时树皮上有揭黄色1-3mm的沈状物,6月下旬开始护大,7-9月,病斑显著姿延,10月以后减缓u-0么JJ发病规律。病原菌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出现。分生抱子借雨水、昆虫、鸟类传播,并多次再侵染,10-11月.树皮与木质部之间有橘红色子夜壳的子座。12月上旬子谈抱子成熟,菌丝体在皮层下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