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银杏树产区之一的泰兴市,银杏树普遍出现早期黄化病。每年的发病率都高达84.0%一100.0%,病情指数27.0—71.0。
一般从6月上旬开始发病,起始症状是:叶面顶端边缘开始失绿呈浅黄色,有光亮。以后逐步向叶基扩展,严重时半张叶片黄化。病斑宽0.7一1.0厘米。7月中旬至8月下旬病斑迅速扩大,颜色逐步转为褐色,灰色,呈枯死状。
据观察,银杏树病斑的扩展与温湿度无关。经过系统分离,未见病原菌。经植物样品和土壤样品的分析,发现当地银杏叶内和林地土壤内含锌量太低。土壤平均含锌量仅0.51士0.33X10—6,接近于缺素临界值。植物样品的锌含量,叶片内为(2--8)X10—6,叶柄内为(3—10)X10—6,也低于15X10—b的临界值。由此推断,这是由缺锌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
对当地土壤的酸碱度测定之后,知道这是由于当地土壤中性偏碱,不利于锌的活化、利用有关。因为,锌要在pH>
7.85或<6时才能有较高的有效性。
根据以上分析,于3月下旬到4月5日,对银杏树施用锌肥,银杏树幼树每株施80—100克硫酸锌,大树每株施1000—1750克硫酸锌,小树的感病指数由48。2—58.9,下降到了9.8—14.3。大树有四分之一不再发病,71.1%少许感病,病情指数下降到20.4,对照组则株株发病,病情指数高达61.9。防治试验进一步证明,银杏树早期黄化病确实是一种缺素性生理病害。
还有一类与早期黄化病相似的是银杏叶枯病。它的特点是在银杏叶面产生大小不等的枯斑。经研究,这是由三种病原菌引起的。银杏树苗木也从6月开始发病,大树发病稍迟。8—9月份为发病盛期。10月份后逐渐停止。进入结实期的大树,雌树发病较重。发病严重程度与栽培管理、是否施肥、是否间作等有关。
试验证明,喷施多菌灵可以抑制病菌孢子的发芽。通过问种,特别是银杏幼林中于秋、冬季节间种蚕豆等,可以促进银杏树落叶分解,减少银杏树叶枯病病原菌存活的数量和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减少侵染源,所以有减轻病害发生和危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