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银杏树的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主要有: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ms(Walker),又名柳干木蠹蛾;小褐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木蠹蛾;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荔枝拟蠹蛾ArbeladeaSwinhoe等。榆木蠹蛾、荔枝拟蠹蛾主要以幼虫钻蛀树干形成蛀道;小褐木蠹蛾以幼虫蛀枝干;咖啡豹蠹蛾、六星黑点蠹蛾主要以幼虫钻蛀新梢、枝条。导致植株枝梢枯萎,树干蛀损,生长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
(1)咖啡豹蠹蛾
①寄主及分扣: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银杏树、悬铃木、枫香、刺槐、核桃、杨、香椿、桑、白蜡、泡桐、榆、苹果、梨等25科35种。
②形态特征
a.成虫:体长13~26mm,翅展26~28mm,全体灰白色。头小,复眼黑色,下唇须短小,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虫触角基半部双栉齿状,端半部细锯齿状;雌虫触角丝状。前翅灰白色,翅脉黄褐色,顶角尖,在翅脉间密布短黑纹,翅的前后缘及脉端的黑点显著。后翅透明,翅脉间密布短斜近圆形青蓝色斑,臀区白色无斑纹。胸腹部白灰色,背部中央、两侧及背腹交界处共有5列黑点,背中线点较小,两侧较大。雄虫腹部腹面白色、无斑;雌虫腹面每节有3列青蓝色斑,以中间斑点为大。
b.卵:椭圆形,长0.9mm,杏黄色或淡黄白色,孵化前紫黑色。
c.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mm。头橘红色,头顶、上颚及单眼区域黑色。体淡赤黄色,前胸背
板黑色,较硬、后缘有锯齿状小刺一排,中胸至腹部各节有成横排的黑褐色小颗粒状隆起。
d.蛹:长圆筒形,长14~27mm,褐色。蛹的头端有一尖的突起,色泽较深。腹部3~9节的背侧面,甚至腹面,有小刺列,腹部末端有6对臀棘。
③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江苏1年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蛀食,4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条内筑蛹室化蛹,5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白天静伏不动,黄昏后开始活动,雄虫飞翔能力较强,但趋光性弱。雌成虫产卵于树皮缝、旧虫道内、新抽嫩枝梢卜或芽腋等处。5月底至6月卜旬林间可见初孵幼虫,大多从叶片主脉蛀人,经叶柄进人枝条髓部,逐渐向卜危害,每危害一段距离,即向外蛀食一个排粪孔。1~2d后蛀孔以上嫩枝梢凋萎干枯,并常在蛀孔处风折。4~5d后幼虫钻出向下转移至另一根新枝梢危害。6~7月枯死枝条征状明显且极易风折。11月幼虫在枝条蛀道内吐丝缀合虫粪蛀屑封闭两端静伏越冬。
(2)榆木蠹蛾
①寄土及危害:主要危害银杏树、旱柳、花曲柳、杨、榆、刺槐、丁香、麻栎、花椒、苹果、山荆子、稠李等植物,是银杏树等捌木重要的蛀干害虫,以幼虫危害银杏树主干上部及主枝基部,受害植株树势衰弱、上部枝叶枯黄,甚至整株枯死。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上海、天津、北京、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国外分布于越南、日本、朝鲜及前苏联联等国。
②形态特征
a.成虫:体长16—28mm,翅展35~48mm,全体灰褐色。头小、复眼大、黑褐色。触角丝状、灰褐色、较长。下唇须黄褐色紧贴额面。胸腹部背面灰褐色,腹面色稍暗。雌虫腹末端较大,雄蛾腹末宽钝多毛。中足胫节端部有距1对,后足胎节端部及中部各有距1对。前翅灰褐色,满布许多条弯曲的黑色横纹,由肩角至中线和由前缘至肘脉间形成深灰色暗区,并有黑色斑纹。后翅较的翅色较暗,腋区和轭区鳞毛较臀区长,横纹不明显,中室末端横脉上有1个明显的白斑。
b.卵:卵圆形,长1.2mm,宽0.8mm,表面纵行隆脊间具横行刻纹。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暗褐色-
c.幼虫;体扁圆筒形。初孵幼虫粉红色,体长仅1mm多。老熟幼虫体长25~40mm,头部黑紫色,宽约5mm。前胸背板上有大型紫褐色斑纹1对。各腹节背板及体侧为紫红色,有光泽,腹面色稍淡,各节间黄褐色。气门紫褐色。全体生有排列整齐的黄褐色稀疏短毛,足黄褐色。
d.蛹:暗褐色,长17~35mm。蛹体稍向腹面弯曲。第2~6腹节背面具两行刺列,前列较粗,后列较细;第7~9腹节背面只具前刺列。腹末肛孔外围有刺突3对。
③生物学特性:榆木蠹蛾在山东境内多数2年1代,少数1或3年1代。成虫出现在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 —年中有两个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第2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江苏姜堰一带该虫2年1代,6月下旬始见成虫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7月下旬却很少发现。成虫昼夜均可羽化,但以晚间至清晨居多。成虫趋光性强。羽化后当夜即可交配产卵。卵成堆或成块产于树皮裂缝处。初孵幼虫多群集取食卵壳及树皮,1~3龄时分散从伤口或树皮裂缝处侵人,先在韧皮部及边材危害,之后蛀人木质部。虫道呈不规则指形弯曲,常数头或十余头幼虫在蛀道内蛀食,排泄物、蛀屑堆积在蛀道中。10月中下旬幼虫在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在木质部活动取食,并从蛀道口排出虫粪、蛀屑,到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表土层内作薄茧越冬。第3年越冬老熟幼虫出茧重新作丝质上茧,并化蛹。
(3)木蠹蛾类防治方法
①伐除被害严重的濒死木或枯立木,剪除虫害枯萎的大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
②加强抚育管理及林木保护,防止形成机械损伤,以减少幼虫的侵入。
③药剂喷干:在幼虫孵化期,以50%杀螟松 1000倍或2.5%溴氰菊酯3000倍喷干及大枝基部杀灭初孵幼虫。
④药剂注孔:自5月中旬起定期检查银杏树树于,发现有新鲜虫粪蛀屑排出的蛀道口时,可向蛀孔内注入10倍有机磷农药(50%杀螟松等),并用黏土封闭蛀道口;也可用棉花蘸药堵塞虫道口,杀死蛀道内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