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好的幼苗应加强管理,创造有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在管理中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浇水:种子在发芽及出苗后都需要水分。浇水要根据气候决定,在幼苗生长时可以减少浇水次数、增加浇水量。浇水一般在早晚进行,以河水、池塘水为好。当然也要注意在雨后及时排水,保证床面不积水。
(2)施肥:除了在整地时结合施入基肥外,在苗木生长期要施用追肥。基肥一般可用堆肥、厩肥、绿肥和河泥等。追肥可用腐熟的稀薄人粪尿,可分2-3次进行。施追肥时宜在晴天,施肥前要先进行松土一次,使肥料易被根部吸收。
(3)间苗:对播种过密的幼苗必须进行间苗,在幼苗出齐后15天左右,可以拔去生长发育不良的幼苗,使苗木密度相宜。间苗可以结合锄草同时进行,间苗后宜浇水一次。
(4)除草:除草可以和松土同时进行,除草和松土的次数要根据土壤、气候及杂草的情况而定。除草要掌握 “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同时要清除步道和非生产地上的杂草。
(5)遮荫:有些幼苗易遭烈日为害,如播种的雪松、柳杉、银杏树、水杉和嫩枝扦插的苗木等需要遮荫。遮荫可用搭棚、插常绿树枝的方法。遮荫应该早上遮盖,下午五时后除去。
(6)防寒:幼苗在冬季要进行防寒工作,对一般畏寒的苗木,可以将稻草切断3-6厘米或用树枝铺在苗床表土作为防寒。常绿树木及暖带树种除采用以上措施外,要搭棚,以防寒风及霜。有些幼苗如桔苗等最好用稻草包扎,确保安全越冬。防寒设施到第二年春天气候转暖即可全部清除。
(7)剥芽:为了避免幼苗养分消耗及使今后苗木姿态良好,对落叶乔木可以适当地进行幼苗侧芽剥除。在剥芽时要注意不可损伤皮层,削芽时要在侧芽没有达到木质化时进行。有些常绿树种的幼苗亦可进行适当摘叶。
(8)防治病虫害:病虫是苗木生长的大敌,必须预防和及早治理。为了防止传染病害,种子最好先行消毒 (可用0.5%福尔马林液喷洒种子),苗木的病害主要是因为排水、通风不良引起的,所以育苗时不宜过密。发现苗木有病害时可喷药,如立枯病可用1%-3%的硫酸亚铁浇洒。对于病死或病害过重的苗木应拔去烧掉。对于虫害要掌握 “防重于治”的原则,为了防止虫害的发生,苗圃应该用腐熟的肥料,保持苗圃场地的清洁。枯枝、落叶、杂草等是害虫潜伏场所。应加以清除。一旦发现虫害更要“治早、治小、治了”,使虫害不致蔓延。
(9)移植培大:为使幼苗有足够的营养面积,有利于根系发育和苗木的茁壮成长,需要移植培大。一般生长较快的落叶乔、灌木应于当年落叶后至翌年三月下旬前进行移植。生长较慢的落叶乔木可在第二年留床不动,于二三年后再行移植。常绿树一般在秋季、春季、都可移植。
苗木移植后,仍应根据苗木生长的习性和不同的需要,与各类苗木在绿化配置上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强养护管理,使培育的苗木早日出圃,供应绿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