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区道路绿化是整个营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营区绿化的面貌。营区道路,一般分为主干道、次要干道和小路三种。道路两侧的绿化种植带,宽的有5-7米,窄的只有几十厘米。
为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最低条件,在道路两旁应争取有1-1.5米的种植带。在主干道或中心广场、礼堂及办公楼等重要公共场所的道路的行道树,可适当采用树池式和种植带式。
树池式是在行人较多的地方,地面有铺装的情况下,将树栽在1.2米x1.2米或1.5米x1.5米的方形池内,或栽在直径为1.2-1.5米的园形池内;种植带式是在道路的人行道或在道路的中心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
在布置行道树时,正确确定株行距,对于充分发挥行道树的作用,合理使用苗木等都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来决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因为近期树木未长成很稀疏,不能取得绿化的功效。如要求近期即能达到绿化的效果,须使近期施工的株行距为成年树冠宽度的1/2, 1/3或1/4。这样经过若干年的一、二次间伐或移植,始终具有比较平衡的绿化效果。
株行距的大小也要根据苗木树龄(也称苗木规格)的不同来决定,同时还要考虑树木的生长速度。如我国南方主要行道树种悬铃木,树大荫浓,树冠直径可长至20-30米。由于悬铃木的生长速度较快,种植5厘米以上的树苗时,株距定为6-8米较为合适。如果采用4-6米的株距,三、四年后就要间移,既费事又收益不大。
当然确定株行距时要作经济上的分析,如开始以较小的株距种植,几年后间移,作为培养大规格苗木的措施,这样既可节约苗圃土地,又能在近期获得较好的绿化效果。但是如果营区道路的土质差,换土又需要增加费用,而且每挖一个树坑都要付出很大的劳力时,则不如加大株距和种植大规格的苗木经济。目前常用的株距有4米、5米、6米、8米。
营区道路绿化以种植行道树为最基本的形式。但应做到既绿化又美化,适当采用一些自然活泼的种植方式。如主干道,以高大乔木为主,边缘种植绿篱;较窄的次要干道和小路,要选择中小型的乔木。营区道路主要是行列式种植,也可以视具体情况采用自然式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