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苗的土应该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层较厚、略为倾斜、排水良好的地方。山地育苗如坡度较陡,应修筑梯田,以免土壤冲失。
(2)育苗土地的土质最好是肥沃松软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因为粘土排水通气不良,湿润时粘重,干燥时容易龟裂,妨害苗根的生长和发育,在没有改良前不能育苗;砂土养分少,容易漏水,造成旱害,除了性喜干燥的松类外,培育其它苗木均不相宜。
(3)应设在日光照射充足,空气流动,避风的地方。如果是大规模的育苗,还要注意选在接近水源的地方和运输方便的地方。
2.整地筑床。
整地筑床的目的在于保持土壤水分,消灭杂草,改良土壤性质,提高肥效,便利灌溉排水、耕作管理,给苗木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育苗的土地最好在秋、冬进行深翻,翻地的深度要有30厘米左右,地面要耙平不留土块,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瓦砾及前期作物。生荒地育苗最好能连耕三次,使土壤受日光照射,促进风化,增强土地肥力,并可杀死潜伏害虫,同时,草根、杂物经过三次拾取也能干净。
(2)表土较薄的土地,在深耕时要结合施基肥同时进行,最好施一层腐熟河泥或腐熟垃圾泥一齐翻人地里。
(3)土地整好后,根据所定苗床及步道的宽度和长度构筑苗床。苗床宽度依管理方便、排水容易而定,一般苗床宽为3-4米,步道宽80-100厘米,长度可根据地形而定;撒播的苗床宽1.2-1.4米,步道宽40-60厘米。
(4)床面的土要精耕细作,土地要充分打碎外,并且要削平耙细,中部可稍为隆起便于排水。
(5)苗床要东西向 (即长度向东西,宽度向南北),可使苗木能均匀得到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