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能降太阳辐射和辐射温度、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以及降低风速,对村镇的微小气候具有改善和调节的作用。一般说来,树木能遮住太阳辐射的80%-90%,树冠愈大,遮挡太阳辐射的能力愈强。据国外的一些科研调查结果表明,绿化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只有空地的16%,在日光直射时只有13%;而绿化地区的平均辐射温度比非绿化地区低14.1℃;晴夭甚至可低23℃。
在夏季日光照射时,建筑物的墙壁、路面和空地散出的辐射热量,相当于直射日光能量的30%-40%,从而使附近的气温显著升高。但是在绿化地区,由于树冠、草坪反射太阳辐射时要蒸发水分,要吸收热量,因此绿化地区的气温在夏季比非绿化地区低(一般低2-3℃)。
在冬季,由于绿化地区的树干、树枝以及常绿树的树叶吸收日光的热量,并且慢慢散热,因而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平均要高0.5-1.0℃;即使在一日之中,绿化也能起到昼凉夜暖的作用。一般说来,植物愈茂密,绿化面积愈大,调节气温的作用也愈大。
由于植物体蒸发水分的关系,因而绿化地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较非绿化区为大。一般说来,绿化调节湿度的范围,可达绿地周围相当于树高的10-12倍的距离。
气流遇到树林阻挡时,一部分透入绿地内部,与树干、树枝、树叶发生摩擦,风速有很大的减低 (据调查,深入林内30-50米时,风速可减低30%-40%);另一部分气流从上面绕过绿地,在树高的10-20倍甚至40倍的距离,才逐渐 接近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因此绿化减弱风速的范围,除绿化地区外,还可影响邻近的地区。所以绿化有良好的防风作用。
此外,由于绿化地区与建筑地区的温度高低不同,造成了空气的对流,起到了改善居民点的微小气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