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规划就是选择一批最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结合生产,并能满足绿地中各种不同功能要求的树种,它是绿化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规划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骨干树种的确定:所谓骨干树种就是指用作行道树及庭荫树的乔木树种。必须选择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对病虫害及有害气体抗性强,生长健壮,美观,经济价值高,对保护环境能起良好作用的树种充作骨干树种。例如街道上的行道树要求主干挺直,树大荫浓,能抗道路上烟尘的危害,一般在北方常选杨树、槐树等,在南方则用悬铃木、合欢等用作街道行道树的骨干树种。
2) 常绿树与落叶树的配合:要使村镇中一年四季都保持良好的绿化效果,为此常绿树在规划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在北方由于冬季严寒且持续时间长,对常绿树种的选择就显得更重要了。
3)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为了近期实现普遍绿化,应以速生树为主。速生树的特点是早期绿化效果较好,容易成荫成材,其缺点是寿命较短。为了远期与近期相结合,还应配置一定比例的慢长树,以便逐步更新接替速生树。
4)骨干树与其他树种的配合:为使村镇绿化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多种功能的要求,除骨干树外,也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其他树种。如适应当地开花的乔、灌木种类和垂直绿化的藤本植物。乔、灌木配合时比例要适当。合理地配置灌木,对隔离空间,保护环境,改善村镇的面貌将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