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把城市里的公园和绿地比作居民的肺腑,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花草树木不仅能够给人以特别清新宁静的心境,唤起人生命的内在活力;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卫生防病保健功能。
人离不开空气,实质在于人的呼吸需要氧气,而 “造氧之神”正是人们周围的花草树木。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动物和微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一个成年人每天排出的二氧化碳,大约需要10平方米的树林或25平方米的草坪,才能把它消耗掉。换句话说,一个人需要30-4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使二氧化碳与氧达到自然平衡,以满足呼吸的需要。
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基建的迅速扩充以及工业污染的加剧,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横亘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人均占地面积将越来越少。也就是意味着绿地将供不应求,出现稀缺;意味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呈增长趋势,事实也证了这一点。据悉,目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1900年已增加了100%。而二氧化碳对辐射热的吸收量大,所以二氧二碳的增加,必将使地表温度上升,形成所谓 “温室效应”。
若目前二氧化碳浓度再增加一倍,则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3.6度。这会对人类健康乃至生命产生巨大威胁。如此,加强绿化,严肃各项规章制度已势在必行。
花草树木的防病保健功能表现在,它释放出来的 “杀菌素”能杀死病菌,防治多种传染病。有些花草树木能分泌出—“杀菌素”。如柠檬油、肉桂油天竺葵油等。
有些花草树木除了能释放 “杀菌素”之外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1公顷处于生长期的杨树每天能吸收35克二氧化硫;1公顷柳杉每年可以吸收700公斤二氧化硫。1公顷松林每年可以吸附灰尘30多吨;此外刺槐、臭椿都有很好的吸尘作用。它们主要凭借粗糙不平的枝干和叶子上的绒毛,以及叶片上的油脂来吸附细小灰尘。草皮的吸尘和固尘作用也很显著。
由于花草树木不仅有制造氧气、释放 “杀菌素”、汲取有毒有害气体和吸附过滤灰尘的作用,而且还具备减少噪音、吸收太阳辐射能,加速空气对流,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以及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因此对于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综合效应相当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