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同事们相约着照例到附近的街心公园散步,几缕阳光挣脱了阴霾从雾气中生生地打到了人行道上的银杏树上,穿过金黄的叶子一下照亮了周遭的世界,让人眼前金晃晃的。一个同事惊诧地感慨,“这比我昨天去香山看到的景色美多了!”
发出感慨的同事是新毕业的学生,生长于蜀地,来京工作后的第一个秋天就奔着香山红叶的名头“杀将过去”,却是落得个失望而返。传说中的香山红叶并没有见到几片,就连北京城里随处可见的银杏树也比香山上看得过瘾。
一到秋天,北京城最著名的银杏树看处应该是玉渊潭公园西侧钓鱼台墙外的银杏树林了。从甘家口以南到木樨地以北,沿着三里河东岸的柏油路行走——当然是要步行,才会感知北京秋天的色彩密码。
久居北京城里的人们很少感知到季节的色彩变化。城里人很艳羡城外的人们,看不到四季鲜明的颜色,所以很多人自驾游去城外散心,银杏树殊不知是为了找到契合于人类与自然吻合的色彩密码。春之绿,夏之繁,秋之黄,冬之白。每一种色彩原本都是人们期待的,也都是在人们的期待中如期而至,于是内心的安稳和人们的情绪相互平衡着,北京城也就在四季的轮回中变化着色彩,北京城的文化也在色彩中层层叠叠累着着,成了北京城古老、传统的一部分。
也别不信,也别觉得忽悠。老舍也好,梅兰芳也罢,故宫大内抑或胡同深处,有了四季的颜色变化才有了文人的吟哦、伶人的婉转、皇城的琉璃、胡同的斑驳,北京的色彩先是四季带来的,之后才是人们的心情附会,自然能变化出多少个色彩的调和,北京的文化就有多少斑斓的影像,前人涂抹后人观看,一不留神就掉进了北京文化的染缸中,南北交融、古今混杂后,银杏树京腔京韵京气神也就成了久居北京城的人们文化的共同基因,只要离开了北京城,外地人就会把你当成北京人——无论你来自哪里,都混入了“北京人”的队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