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原产我国,其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伴随而来的银杏系列产品的开发在各地迅速崛起但银杏幼苗生长比较缓慢,生物积累量小,原材料如银杏果、叶供应相对不足,成为普及和推广银杏栽培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本文讨论不同施肥量对银杏营养生长的影响,以找出氯素施用量与银杏营养生长指标的内在联系,为银杏快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一、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在湖北农学院植物园内进行.选择150盆生长发育状况基本一-致的1年生银杏实生苗。盆大小为20cmX20cm×20cm,每盆土约重800g。
试验共设5个处理。A:施纯氮80ug/g,即施尿素0.137g/盆;B:施纯氮160ug/g,即施尿素0.274g/盆;C:施纯氮240ug/g,即施尿素0.411g/盆;D:尿素0.137g/盆,并加少许饼肥;E:清水对照。
各处理用清水配成含氧量为1200ug/g的溶液后分别浇施,全年总施氮量分2次均衡施入盆中,时间分别为2001年3月中旬和4月下旬每隔1个月左右进行1次数据测定,并以最后1次测定的数据作为处理分析的依据。测定项目有干径、苗高以及每株叶片数数据统计与制图采用软件MicrosoftExcel。
二、结果与分析
1、处理对银杏苗干径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A、B、C、D处理与对照相比,干径分别增加123.1%、109.6%、190.4%、111.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值为33.35,P<0.01,说明各组间有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为:处理C与其他处理及对照之有极显著的差异。
处理A、D、B与对照之间的羞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三者问差异不显著(表1)。
2、处理对银杏苗茎高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A、B、C、D处理的苗高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9%、15.6%、48.3%、6.0%。方差分析结果为:F=45.48,P<0.01,表明处理问有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C处理与其他处理和对照间有极显著差异;处理B与对照之间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与A、D处理只达到显著水平,处理A、D则与对照之问无显著差异。
3、处理对银杏苗叶片数的影响
从图1数据换算可得:A、B、C、D各处理比对照处理叶片数分别增加了23.5%、35.3%、58.8%、35.3%,各处理叶片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施用少量饼肥的D处理,叶片数增加率与氮肥施用量多其1倍的B处理叶片数增加率相等。
三、小结与讨论
自然条件下的N素量不能完全满足银杳生长的需要,必须通过施用无机氮肥或有机氮肥来补充,从而促进银杏苗的生长发育。N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元素,通过施肥提高N素水平.从而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伴随叶绿素含量的提高,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加强,最终银杏苗的生长也相应得到加强。施N量最多的C处理与对照相比,无论是在提高银杏盆栽苗干径、苗高,还是在增加其叶片数上,都远比施氮量低的其他处理效果要明显但是否施氯量越多,对银杏生长的形态学指标越有利,以及处理效果好、用氮量又经济的施肥量如何确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虽然施N量相同的处理A与处理D在对盆栽银杏幼苗干径和苗高的影响上,其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但加了少量饼肥的D处理平均每株幼苗叶片数比A处理多2片,这说明同等情况下,配施或增施饼肥是有利于增加单株叶产量的。N肥的施用,尤其是叶片生长后期大量N肥的施用将降低叶黄酮含量。但在叶片生长发育的前期增施N肥以及配施饼肥对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只得出3月3日至5月20目的试验结果,至于各处理的最终效果如何,尚需进行更长周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