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就会被公路两边的银杏林无边无际的磅礴气势所震撼:春来参天新绿,秋后遍野金黄,30多万亩银杏林带营造出独特而奇妙的自然景观;更有树龄逾3000岁、树高41.9米、覆荫面积5亩多的世界第一银杏雄树老神树,率领着2万余株百年大树,展示着树木活化石的强大生命力。银杏被县人大常委会定为郯城县树。中国郯城银杏节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银杏文化节……郯城以银杏为媒,放眼全国、全世界,广结经济缘、文化缘。位于山东省最南端的郯城县,被称为天下银杏第一县。据史籍记载,郯城栽培银杏的历史始于西汉永光年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郯城县大力恢复银杏的栽培生产,截至目前,全县银杏绿化覆盖面积30多万亩,盆景50多万盆,银杏苗木数量3亿株,银杏果年产量300多万公斤,银杏果叶苗及系列加工产品综合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银杏已成为郯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杏,被大诗人郭沫若称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郯城,则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孔子师郯子,齐魏马陵之战,东海孝妇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均源出此地。郯城县委、县政府在筹划建设经济强县的同时,借重郯城深厚历史底蕴,深挖银杏的文化内涵,使银杏文化成为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的载体。郯城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并运用财政扶持等经济杠杆,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发基层文化建设,相继推出银杏三宝郯城三珍等系列文化产品;整修扩建了县图书馆,扩大藏书量,建立电子阅览室;组织开展了银杏杯群众文艺作品大奖赛等活动,在大力扩展银杏生产经济效益同时,努力挖掘银杏的文化内涵,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2005年,郯城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示范县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先进集体;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试点县。经济和文化两翼齐飞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