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堂始建于明初,坐落于石柱县河嘴乡银杏村盘龙山上,为渝东佛教祖庭,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银杏堂最初名叫“山王庙”,因盘龙山多古银杏树,故亦名“银杏寺”。
银杏堂背依群峰叠嶂的盘龙山,前临湖光山色的官渡河,庄严肃穆,气度非凡。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有着好山好水、古朴厚重的深山古寺,却险些成了埋葬死人的乱坟岗。
话说很久以前,在银杏堂附近住着一家财万贯的殷实大户。有一年,这大户的当家人不幸因病去世。为给老父寻觅一方长眠的风水宝地,兄弟四人不惜重金请来了声名远扬的风水先生。这位风水先生在仔细查看了当地的地形后,神秘地将手指向了香火袅袅的银杏堂。“这是佛家净地,岂能埋葬死人?”四兄弟犯愁了,只好花费更多的银两请求风水先生指点迷津。在收取了四兄弟的大笔银两后,风水先生如此这般地对四兄弟耳语了一番。受此点拨,四兄弟顿时眉开眼笑,依计行事。
第二天一大早,银杏堂一开庙门就迎来了手执香烛来烧香拜佛的四兄弟。他们点燃香烛后就跪拜在佛像面前磕头作揖、念念有词,显得非常的虔诚。一阵折腾过后,四兄弟就在庙内的一个角落吃起了随身携带的一钵稀粥。吃着吃着,兄弟间不知何故扭打了起来,冒着热气的稀粥被掀翻,全部顺着地砖的缝隙慢慢浸到了地下。在各位僧人的劝说下,四兄弟才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寺院。
就在四兄弟离开寺院后不久,寺院的和尚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往日平静安宁的寺院,现在只要一到夜晚就阴风飒飒,似有似无的哀鸣不时在寺院的角落响起,恰似亡灵在禅房哭泣,又像鬼魅在经室呻吟,令人心惊肉跳毛骨悚然。不出几天,银杏堂内有“鬼”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香客因怕“鬼”而不敢再到银杏堂来烧香了。
主持仔细问过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终日茶饭不思苦苦冥想,忽一日恍然大悟,想出了“捉鬼”的高招。
第二天天刚亮,主持就将全寺所有的僧人召集起来,用工具将四兄弟泼洒了稀粥的挖地三尺,清除了地砖下的泥土,然后填上新土,将地砖重新铺上才算完事。说来也怪,经过这番清理后,闹鬼的银杏堂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安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风水先生掐算出银杏堂是块风水宝地,可是,要想在庙内埋葬一个死人,主持和僧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于是四兄弟就采纳了风水先生给他们出的馊主意:他们将老父的尸身烧成骨灰后拌在稀粥里,然后再在寺庙里上演互相扭打的闹剧,故意将稀粥打翻,好让稀粥流进地砖的缝隙,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四兄弟的卑劣伎俩被聪慧超群的主持识破,清除了四兄弟泼洒的骨灰,还了银杏堂清净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