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价格、苗木种植栽培、最新价格行情 - 中国银杏网银杏产业综合门户 - 中国银杏网
    中国银杏网
    • 中国银杏网

    • 银杏资讯

    • 银杏树资料

    • 银杏价格

    • 银杏图片

    • 银杏文化

    • 银杏树交易知识

    • 银杏用途

    • 银杏果

    • 银杏叶片

    • 银杏茶

    • 银杏酒

    • 白果

    • 银杏盆景

    • 银杏黄酮

    • 银杏食谱

    银杏树网 银杏文化 银杏人文
    正文

    周铁古街:1800多年的古银杏树、竺西书院

  • 作者: 银杏树价格
  • 来源: 中国银杏网
  • 时间:2015-06-14 15:38:28
  • 被阅读267次
  • 【地理坐标】宜兴周铁老街。
      【乡愁符号】1800多年的古银杏树、竺西书院。
      【相关人物】程天民、曹梁厦、沙彦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隐居宜兴周铁的南宋著名词人蒋捷的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至今仍在周铁人口中世代传颂,亘古不变的老街牵动着千万游子的心。
      周铁老街村头的银杏树已冒出新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油光。银杏树旁的居民沈顺荣见记者驻足,便主动上前介绍:“这棵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江苏省第三高龄树,相传是三国时期孙权的母亲种下的。”这棵树已深深地扎根在河岸边,见证着村庄的历史。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不变的是当地村民对这片故土的感情。
      -离开故土半世纪——游子依然找到自家住处
      银杏树的西面,南北走向的横塘河从周铁老街穿过,曾经拥挤热闹的码头,如今只有三两船只经过。走过重建于1988年的周铁桥,古街面貌映入眼帘,一位西装革履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人在谈话间流露出几句略显生疏的宜兴话,一问才知,原来老人名叫延峰,已离开这里半个多世纪了,今年70岁,9岁外出求学后一直定居北京,退休后一直想回来看看。“这次回无锡探亲特意辗转到周铁,过来寻找儿时的记忆。”延峰说。“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下了周铁桥,这家第一综合商店还在营业,顺着这家店我还找到了我的故居,心里是说不出的激动。”
      如今,老街上保留着不少清代的古建筑,有将近60%原住民居仍居住在此。老街还基本保留着原有的格局,南北、东西两条街十字交会,呈一“井”字,香烛店、铁器店、杂货铺等几家店依旧在经营,销售着超市里看不到的老物件。香烛店老板杨国良今年69岁,是这家店的第二代“掌柜”,店铺营业已有30多年。“尽管生意不如从前,但我对这里有感情,生活在这有味道、有回忆。”杨国良说。
      -崇文重教——竺西书院走出众多学者名流
      “中国最早的留英硕士曹梁厦、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走在街上,沈顺荣向记者一一介绍起从这走出去的名人。在北街口,曾经培育周铁子孙读书习文的竺西书院已修复翻新,虽显得有些冷清,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其浓浓的书香味。“这里的居民不仅爱生活,而且爱读书。”
      书院建于清光绪六年,取名竺西书苑是为纪念周铁桥的历史名人“竹山先生”蒋捷。为此,书院中立蒋捷之神位,其意则在希望执教者应以蒋捷为榜样,关爱弟子,献身教育事业。庭院内的樱桃果已经成熟,芭蕉在风中摇曳。书院展厅里,程天民、沙彦楷等十位周铁籍高校校长与明代至今的历史名人介绍历历在目,彰显着老街的文化底蕴。
      “在周铁,百姓一直秉持着‘积钱不如教子’的传统,父母把孩子的教育视为头等大事,从这走出去的名人可不少。”沈顺荣说。从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到明代“双溪争艳,二杭同芳”的杭济、杭淮两兄弟,再到清代的张霖,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更是走出了两位中央委员、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六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两位工程院院士。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周铁籍教授、高工达531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老街戴上桂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回想起当年老街的繁华盛景,居民心中有道不完的故事。“曾经是宜兴最热闹的大街。”周伟成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商人用船把无锡马山的杨梅运到这里的码头交易,“每天下午三点左右,码头就聚集了四面八方来的商贩,船的喇叭声一响,小孩、大人都涌向码头,好比赶集。”
      随着公路交通越来越便利,码头逐渐没落,曾经繁华的闹市沉寂了。2010年,周铁镇谋求转型发展,准备利用老街资源开发旅游,于是设立1.04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听说老街列入保护计划,居民积极参与到修复保护中。他们的房屋改造、修缮主动听从计划安排,有的居民还拆去自家的部分房屋,在河两岸建起了两米多宽的步道……
      去年,周铁摘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桂冠,老街迎来了“春天”,每天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如今,在村里像沈顺荣一样的义务讲解员、“银杏卫士”还有很多,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为外人讲述着老街的故事。目前,老街管网入地工程正在实施,老街地面也将统一铺上青石板。今后,镇里将对这里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修缮,进一步挖掘名人资源,恢复尹瘦石、沙彦楷等故居。“未来,可能通过恢复部分百年老店铺等,发展旅游业。”周铁社区党总支书记沈黎介绍。
      上一篇:徽县田河村:十分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
      下一篇:鹤峰县一古银杏树因贺龙而得美名 将军树

    本文标题: 周铁古街:1800多年的古银杏树、竺西书院

    本文链接: https://nuoduo.com/yinxingrenwen/20834.html

    相关文章

    • 关于周铁古街:1800多年的古银杏树、竺西书院类似文章

    延伸阅读

    • 南京银杏_银杏人文_银杏风光图片_银杏文化
    • 千年银杏与木王村
    • 我家乡那美丽的银杏园
    • 落叶的银杏林_银杏人文_银杏风光图片_银杏文化
    • 落叶的银杏林
    • 湖北安陆银杏旅游景点
    • 深秋,银杏树情思
    • 长兴十里银杏树长廊
    • 【卓扬银杏树】朝晖银杏树文化公园游记
    • 百年银杏街 丹东甲天下_银杏人文_银杏风光图片_银杏文化百年银杏街 丹东甲天下_银杏人文_银杏风光图片_银杏文化
    • 首届“银杏杯”中国青少年宫文化艺术节在津开首届“银杏杯”中国青少年宫文化艺术节在津开
    • 小说——妖银杏内容简介小说——妖银杏内容简介
    • 香山公园-古银杏树香山公园-古银杏树

    栏目导航

      银杏人文银杏作文银杏价值银杏果树银杏之乡

    热点阅读

    • 银杏树6大风水禁忌
    • 潍坊这棵银杏树会“打鼾”,谜团仍待破解
    • 为什么银杏树被誉为国树_银杏文化_
    • 银杏生长非常笔直,所以说它的树干是有很大作用的
    • 儒家文化银杏叶与儒家有什么关系?
    • 银杏叶的采收银杏叶宜分期采收
    • “白果烧鸡”是成都青城山地区的传统名菜
    • 贵州中国之最 最古老的银杏树-长顺“中华银杏王”
    • 走进银杏树金色的沙河
    • 银杏树的简笔画图片叶简笔画图片

    网友最爱

    • 长期用银杏枕头的好处 _银杏人文_银杏文化
    • 孔府名肴诗礼银杏树与乾隆皇帝_银杏文化_
    • 银杏(白果)的传说_银杏文化_
    • 唐山丰南区小集镇:银杏树下的新传奇 _银杏文化_
    • 百年银杏树 硕果满枝头
    • 校园里的银杏树
    • 银杏树绿化产业是朝阳产业
    • 如皋市吴窑镇一棵银杏树带给小镇万只“饭碗”
    • 古老奇特的古银杏树
    • 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

    随便看看

    • 邳州银杏树基地开始换种美国红枫红冠
    • 一叶知秋,活化石银杏树你所不知道的小秘密
    • 3年银杏树苗多少钱一棵
    • 2021年银杏树行情会好吗?春季对树苗出售影响大不大
    • 浙江最美1.2万年银杏树,22株共生一根
    • 烟台银杏林好去处:上万株银杏树迎来最佳观赏期
    • 银杏树高效种植园地的土、肥、水管理
    • 银杏树的防护价值
    • 银杏树,爱与幸福的象征
    • 走进银杏树金色的沙河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RSS订阅| 排版工具

    本站为您提供 银杏树价格、 银杏资讯、 银杏树资料、 银杏价格、 银杏图片、 银杏文化、 银杏树交易知识、 银杏用途 等资料资讯在线阅读欣赏

    Copyright © 2014-2019 NuoD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银杏网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苏ICP备19045178号-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