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下日兰高速,进入山东莒县境内后,阳光,大地,河流,微风,一种很特别的景致以及气息让我多有恍惚。我这是来到了哪里?我还是我吗,我是在二十一世纪吗?我总觉得,我不是来到莒县,而是正在沿着某个秘道,进入数千年前的古莒国。
入驻的地方是莒县夏庄镇的一个生态茶园,名为浮来青。那是一个很开阔很安静,看上去就像平原一样的大山坡。山坡上种满了一行行的茶树,有三五个戴着头巾的女子正在采茶。当天晚上,茶树园的人,还有夏庄镇的镇长、从莒县县城赶来的一位副县长,用很激动很热情的语调,向我讲述一棵银杏树。他们说,莒县有一棵四千多岁的银杏树,自二零一二年五月份,不知什么原因,树叶开始萎缩、干枯。要知道,它几乎是世界上现存的年岁最大的银杏树。《左传》有载“公及莒人盟于浮来,隐公八年。”说的就是隐公八年(公元前七一五年)鲁国公在莒国的这棵银杏树下会盟莒子,此即历史上的“莒鲁会盟”。那时,银杏树已有千余岁。这样的树,当地政府当地林业部门关注,市里省里也关注,还请来了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可林业专家也找不到树叶干枯的原因。人们长吁短叹、唉声叹气,认为它真的老了,快不行了。
到了八月三日,台风“达维”从山东东南沿海登陆后,直袭莒县,这是当地五十年来最大的强台风,台风还带来了特大暴雨。台风过后,大树被拦腰折断,小树被连根拔起,据统计,莒县境内受损树木达二百六十七万棵。可那棵四千多年的银杏树,不仅岿然不动,还毫发无伤。望着它的根部,人们惊呆了:由于根部的泥土被冲刮掉很多,露出的是无比庞大的根系。林业专家用皮尺测量,发现它居然比往年的根系面积增加了二十多个平方。至此,人们恍然大悟:它之所以枝叶萎缩、干枯,是因为已提前三个月预知要有灾难式的强台风,所以就把精力和能量用到巩固根系上。我早就知道千年的银杏树有先知先觉的工夫,但想不到莒县的这棵,居然如此神奇。
这是真是假,第二天,为了验证这个神奇得不可思议的故事,我来到了那棵银杏树下。它位于莒县境内的浮来山定林寺。站在它的面前,感觉不是站在一棵树前,而是站在一个“树的王国”前,它也太粗太大了,它的树干就像一栋三层高的小楼,它的树枝差不多能容纳二三百人在上面。望着密集的枝叶,我想采一片树叶作纪念书签,可我想了想,还是作罢,我怕它不高兴。因为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神灵,它让我心生敬畏。而更为神奇的是,它所在的定林寺居然是我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建。晚年的刘勰就在这棵树下出家为僧,并在这棵树下创作了我国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巅峰之作《文心雕龙》。
银杏树、古莒国、浮来山、定林寺、刘勰、《文心雕龙》、茶树园……不知怎的,站在那棵银杏树下,我突然感到一种非常空远的静,感觉数千年的时光不仅没有被流走,还就在银杏树下,就在莒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