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多年前的夜晚,静静看完一部影片《天堂电影院》,剧中满盈着浓浓的师生之情。
电影里,艾弗多在多多的生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将典型哲学蕴藏于整个人生,引导他走上电影事业,为他平凡的生命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他们的眼前看见的不是简单的黑白默片,而是七彩的人生。艾弗多明亮的眼神,是深夜温暖的烛光,他沉稳的话语,是清晨竹露的脆响。作为老师,他像引路人为多多点亮了一盏明灯。
“悠悠浮云望穿,人事看厌倦,唯独情不变。”画面交换中,我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范圣明老师。
刚上初中遇见范圣明老师,开学第一天他打扮的像私塾先生,古板而又严肃。但他的课却幽默风趣包罗万象,对于从小学起就疯狂操练字词句段的学生来说是件让人激动的事。别看他治学严谨,但管教却让学生宽松无比。在语文课上同学们可以自由阅读课外书,吃零食甚至听音乐,他只会自顾自的讲课。下课时总会喊一些读闲书的孩子们去办公室谈读书心得,然后认真地教大家怎么去读书怎么将读来的书用于写作。在别的班同学还沉浸在抄词造句的氛围时,我们班已是人人读书的局面。很多人从来不学习却在范老师的带领下读起了世界名著,开始对文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记得那时我的作文总会跑题或不按常规的模板格式写,爱写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散文,一到统考就会被扣分,很惨,但老师总会把我的作文挑出来,重新打分的,并细细为我评讲,推荐很多书籍让我去读。每次学校征文通知发下来,他总不假思索找我去写,班级里很多人会说闲话,还拿语文统考作文分来嘲笑我。但老师在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别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不是所有另类的都是不好的。”
老师教书时给我们布置的最后一道作文题目是写写家乡的南屏山。我很认真的写完,但很快就后悔了。我整篇谈了很多树木与人生的启示,有种走题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忐忑地交了上去,发下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从来吝啬于给学生批高分的范老师居然给我打了鲜艳的95分。我每想到那种肯定,心中便是一份温暖。
临期末时候一封信函寄来,是很久以前偶尔写下的诗,本抱着无心插柳的心态投出,居然公开发表,还获了奖。这在班级里轰动一时,老师知道后很激动,一遍又一遍读着,开心了好几天。没想到学生的成绩会给老师带来那么大的骄傲。
初三开始我们分了班,校园里却寻觅不到范老师的身影。急得从前班里的孩子们到处打听,最后说范老师去了别处教书。之后大家沉默了,只是每当回忆时总轻轻说着:“要是范老师在就好了,语文课一定很有意思。”我们慢慢不再怀念,将这份珍惜藏在心底,投入紧锣密鼓的冲刺中,被中考压得喘不过气了。
两年过去了,换了几个语文老师,一样的专业,一样的优秀。但我们还是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也许最可贵的,便是范老师那对年少梦想的呵护吧,就这么潜移默化的将对文字的渴望值在我们心中,也让这份美好的憧憬,陪伴我们走过几度春秋。旧友们总爱开玩笑,说这些年成绩单上唯一一支独秀的就是语文。听到之后又是一番回味,回想起范老师所有的好,心中的不舍又翻腾出来。
他像一束光投射过来,映亮文字的大门,让我找到了毕生坚守的乐趣,从此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
有人说学生的心灵是琉璃制成的,晶莹而易碎,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雕成美丽的形状。那么我想,范圣明老师便是琉璃灯下的引路人,将文字的光华散播到每个角落。
【教师评语】文章很质朴,诉说了一个孩子如何在教师看似“简单”的引导下阅读、思考、写作、成长的故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会学生该如何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是教师承担的很重要的教育任务。特别是通识教育阶段,学生不应该被模式禁锢。今天,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教育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在孩子们心中点亮一盏盏明灯。指导老师:李军
尽管天空今夜不再明朗,尽管星辰不再耀眼,我依然不会遗忘身后您曾借给我的光。
——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