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杏树隋唐时已栽下
这棵大树是一棵银杏树,名叫“八子绕母”,已经有1100多年历史了。隋唐时期,这里有一座寺庙叫做明山岭宝塔寺,“寺前村”这个名字也是因寺得名。这棵树就是隋唐时建寺时在寺前所栽的。由于历代战火破坏,宝塔寺建筑遗址已毁灭,关于寺庙和这棵古树的资料也荡然无存。
“虽然没有了文献记载,但是2010年的时候对此树进行了科学的测量,能够证明这棵银杏树至少有1100年的历史。”
大树三人不能合抱
来到“八子绕母”脚下,能瞬间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我们都想知道这棵树有多高,看上去至少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吧!”大树周围的居民好奇地说道。据介绍,“八子绕母”高19.3米,根部周长近4米,树冠东西达21米,南北也超过了16米。记者现场和两位市民对大树尝试了合抱,却无法完成。
除了主干高大挺拔之外,“八子绕母”还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特点,那就是树的主干并不是一条,而是由数条枝干盘旋而成的。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特点就是这棵古树得名的原因,“这个名称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八子绕母”有故事
关于“八子绕母”有一段凄美的传说,在寺前村可谓无人不知,记者也有幸听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据说很久以前,因黄河发大水,闹蝗灾,有对姓崔的夫妇从老远逃荒 ,这对穷夫妻虽说是穷 ,但心眼儿好,车篓里放着两个伸着小手嗷嗷待哺的儿女,本来就够心焦了,虽自在难中,可他俩偏偏心慈。一天傍晚,全家正在赶夜路,忽见路边的沟里躺着个将死的逃荒女人,身旁一儿一女,在哀哀哭泣。崔妈妈心头酸楚,也陪着掉眼泪,那将死的女人强睁开眼睛,用手指了指一双儿女,又指了指她的心口窝,便双眼一闭,咽了气,崔妈妈便抚养了这两个孩子。
就这样,逃荒路上夫妻二人又捡来路边的四个孩子,最后崔穷汉由于积劳成疾而去世,崔妈妈就逃荒到了胶州并独自一人将六个孩子带大。后来,自己的孩子在外出讨饭的时候又带回两个孤儿,将崔妈妈的家庭扩大到了九人。
崔妈妈多福多寿,整整活了84岁,她初来时亲手栽的白果树价格,早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她临去世前,做了个奇梦,梦见晴天红日头,飘飘绕绕,从空中飞来个骑松鹤的仙翁,说她一生行善,护果有功,玉皇大帝封她为果神,叫她在白果树下司花护果,造福子孙。
崔妈妈去世后,儿女们便按仙翁托的梦,把她葬在白果树旁。八个孩子为报母恩商定死后要转圈葬在老母坟旁,以尽孝道。他们去世后,那棵白果树根部,果然生出了八株幼苗,越长越高,成了参天大树,终于环抱老树合而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