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正是银杏果成熟的时节。习水县大坡乡的老石一家,除了接待游客外,还要腾出人手来捡拾熟落的银杏果。他家门口这株倒卧的古银杏树,一年可给一家人带来3万元左右收入。
老石一家五代都住在大坡乡飞鸽村的小溪边。门口的一株古老银杏树在几十年前倒下了,但老树不死,新枝已有汤钵粗细。
入秋以来,树冠上如葡萄串一样密集的银杏果,逐渐黄熟。60多岁的老石和妻子拿着工具,将低矮处的银杏果摘下,去除果皮、淘洗后晒干,卖给进村来旅游的人。高处的银杏果,他们无法采摘到,便等待它们自然熟落后捡拾起来。
老石家的银杏果,每斤售价30到35元,除了卖给游客,从外打工回来的孙媳妇,还试着通过微信朋友圈,向以前的老客户推销银杏果,以及晒干的竹笋。
据了解,飞鸽村处于黔渝边境,森林茂密,夏天最高气温也才30度左右。这些年,这个不收费的全域旅游景区很火,每年有几十万人次进出。村子里,老石一家和不少村民都开了农家乐、客栈,顺带销售山货,也有了老主顾。
今年风调雨顺,遇上古银杏树的“大年”,能收800到1000斤银杏果,估算能卖3万元左右。对此,老石笑得合不拢嘴,还称赞自己有眼光,为家里留下了“摇钱树”——早先,银杏树倒下后,家人说砍掉,但老石坚持要留下,即便留作风景也好。
“这些年,随着家乡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到此地游玩的人也多了,原先不值钱的银杏果,价格也一年年地上去了,这还成了家里的一大笔收入。”老石说,即便是“小年”,老银杏树也要采摘300至400斤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