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长大、长久了,就会长在几辈人,一个村庄,乃至是一座城市的回忆里。
在岚山虎山小村的下寺院内,有2株千年银杏树。寺院面积虽小,却环抱村庄的“保护神”。这是岚山最早的寺院,也是岚山最“老”的树。银杏树一站即是1300余年。这背面离不开乡民的勤劳支付。
在距小村数公里以外,大家一眼就能看见这傲然挺立的银杏树。最大的树高30米,胸围2米,冠幅20米,东西冠幅18米,南北冠幅22米,5人打开双臂也无法合抱。穿过寺院的三殿即是千年银杏树,两株银杏树犹如一对雄狮,威武地守在小村寺院内。游客用红绳将银杏树围起。苍劲的枝桠上,缀满银杏枝叶。这两株银杏树曾是小村588户乡民的回忆,见证十几代人的日子。
1300余年,银杏树逐渐长出了文明,逐渐长成了景色。它历经千年而不老。据民间相传,尉迟敬德平辽报捷后,回朝拨专款建筑卧佛院,以留念屯兵于此。寺院建成后,庙中掌管索要镇寺之宝,尉迟敬德从怀中了掏男女二枚银杏,要方丈将其悉数种下。谁料方丈心存私念,只种了一粒,另一粒藏于密室作传寺之宝,岂知种下的一粒为雄株,因此只能靠根生雄株繁殖,却结不出果实。
民国年代,寺院衰落,神像遭损坏,寺院的和尚也屈指可数。几十年无人问津。2006年,村书记对其进行补葺,将银杏树进行围栏,并派人看守。2年前,张纪乐白叟在寺院旁“扎根”,用爱守护着千年银杏树、寺院和这个村庄。
在张纪乐回忆中,寺院和银杏树打他一出生就站在那里,像个白叟相同,静静看着他。在他眼里,77年过去了,银杏叶子越长越茂,但一点也不见粗。
在街坊邻居们的眼里,它是给乡民带来福运的“神树”,也是全部村的崇奉,乡民对它分外保护。每月的初一、十五,前来祈福的乡民川流不息,他们捧着香火请求银杏树为自个和家人保佑。每到深秋时节,许多人就会慕名而来,赏识这两株银杏树。
一株古树,即使叶落,仍是乡民念念的根。乡民对银杏树有一种很深的豪情,即使身在远方,在特别的日子还会来这儿与“老朋友”叙旧。
现在,村庄拆迁,旧日的平房已是一片空位。村庄空了。银杏树的故事也逐渐淡化,但它照旧庄重的耸峙在寺院内,张纪乐白叟依然坚守在银杏树旁,由于他割舍不下对银杏树、村庄那份浓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