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皇太子,后因游湖落水,受惊得疾而亡,谥昭明,人称昭明太子。他编有《文选》30卷,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及《文选》的影响力,江浙一带留下多处昭明太子读书的名胜古迹,其间南京有几处,即江宁湖熟和钟山主峰的读书台。浦口区的惠济寺也有萧统留下的踪影。
现在的惠济寺遗址是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还修建了昭明太子读书像和一系列石刻碑铭。此外,惠济寺最令人瞩目的还属寺内3棵有着148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分别为“撑天覆地”、“千年垂乳”、“雷击复苏”,相传也是南朝萧梁期间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时手植,其“年纪”与昭明太子可谓相差无几。更为独特的地方在于三株古树所结果实都是无心白果,乃中华一绝,1982年被列入《中国古典园林之最》。已故闻名书法家、今世草圣林散之先生对故土这三棵千年古银杏树爱怜有加,曾作五百余字称颂长诗《古银杏行》并刻碑立于惠济寺内。
惠济寺,旧为“汤泉禅院”。南朝刘宋期间武帝刘裕从前万乘巡游,萧梁期间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读书,留下昭明太子濯足沐洗的温泉,后人称太子汤。北宋初年,汤泉禅院易名为“惠济院”。宋英宗熙宁年间,漳南道人昭庆来此隐居,不久,其友孙莘老、秦少游、释参寥三人结伴来访,秦少游为此写出了传颂千古的《游汤泉记》。宋哲宗元祐年头,高僧忠境法师将惠济院改建为“惠济寺”。
坐落江宁湖熟的昭明太子“东湖读书台”,也很有名。东湖读书台坐落湖熟东北角秦淮河滨的梁台上,现在尚存元代的昭文书院遗址。相传萧统在这里缔造过一座读书楼,招集文人学士到此博学多才,评论学识。现在,游客在紫金山主峰梵衲岭,不只能够寻到昭明读书台(又叫太子岩),还可赏识刘基洞、弹琴石、白云泉等名胜古迹。城南牛首山,听说萧统在佛窟寺也曾读过书,本地还有昭明太子饮马池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