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叶落,漫山金色,两株千年古银杏,把雪窦寺里点缀成了一年中最浪漫的时间。
近来几天,百余游客慕名而来,在树下怀古忆昔,慨叹年月悠悠。这两株古银杏来头可不小,1997年评为宁波十大古树名木,后来还被列入“百株中华人文古树”名录。
本周,即是这两株“夫妻银杏树”满树金黄的期间,千万别孤负这番美景,由于错过了你就得再等上一年。
缔造灵隐寺、六和塔的高僧
在此栽下千年古树
入春,古银杏翠浪崎岖,令人心空朗朗,秋深,满树黄叶,绚烂无比,这也是雪窦山秋天的一个标识。
昨日,雪窦寺有关负责人通知记者,旧时,奉化一带民众,关于雪窦禅寺有一种骄傲的传扬:“雪窦寺,有三宝,唐梅、晋柏、汉白果。”说的是溪口雪窦寺内,有一株唐朝的梅花树,一棵晋朝的柏树,一对汉朝的白果(银杏)树。
现在,“三宝”当中只要弥勒殿前的两棵“夫妻银杏”,一雌一雄,相依相偎。左边是雄树,其胸围520厘米,树高24米,冠幅22.5米;右侧的雌银杏,胸围352厘米,高22米,冠幅18米,人工同期栽种,为雪窦寺甚至浙东大地上的一大奇迹。
古树终究有多少年,这儿还有个小插曲。
1956年,郭沫若旅游雪窦寺,僧人在树前说那是“汉白果”。郭沫若一番仰视,慨叹不已:汉代大树,诚不虚也!
一时间,世人以为古树生于汉代,如此算来,它们就有2000年的树龄。可现实并非如此。
早些年,园林专家对古树做了一次时代确定,依据树身巨细,以为“汉白果”所说的“汉”,应是唐代以后五代期间的“汉”,即“后汉”。这一说法因与雪窦寺的人文前史相符而得到公认。这么算来,两棵古树的树龄实为1000余年。
而说起两棵树的种植者——唐末五代高僧延寿大师,来头更是不小。延寿大师俗姓王,字冲元,年轻时曾在浙江余杭任吴越国军需官,因惹怒吴越王,辞官落发。公元934年,他投明州翠岩禅师,师父赐名延寿。
知道他真名的寥寥,而你必定知道杭州的灵隐寺、六和塔,即是在延寿大师的掌管下重建而成的。
雪窦寺前身为建于千丈岩瀑布口的瀑布院,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才移建到今日的地址,并开端勃兴。
公元960年,延寿大师应吴越王钱俶去杭州之前,在大殿前对称地种下两棵有着“我国菩提树”之称的银杏树。
古银杏历经千年苦难
等待下一个春天
这对“夫妻银杏”,饱阅千年雪窦寺屡遭劫难、五毁五建之沧桑,似乎是雪窦山上两位修行已久、淡定安闲的禅宗大师……
枝干虬曲苍劲,缠满了年月的皱纹。现在雌树只剩下光溜溜的树枝,伸展出一个悲怆的外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侧的雄树,旺盛的树叶还在风中摇曳,满树明黄,在风中轻轻颤抖,衬得蓝天也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奉化美化办的胡主任通知记者,奉化地方政府和雪窦寺僧,一向致力于古树的维护与抢救。现实上,这两棵古树也曾遭受灭顶之灾。
1956年的特大飓风,差点让这两棵古树遭受灭顶之灾,很多枝桠被吹断了。1997年,古树还呈现过掉叶干枯等病兆,奉化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抢救古树,办法类似于外科手术———树干的空心有些被剖肚去腐,用硫磺合剂涂层消毒灭菌,再用水泥关闭。撬掉树根底下造殿施工留存的水泥层,并用表土培根维护。新的铺面石板之间留出根系成长所需的缝隙,斩除老死病根,对根系全部施药治虫。次年春天,通过手术的古树,枝繁叶茂。
上一年1月,雄树树体偏冠(树体有些歪斜),为了维护古树,美化部门对两棵古银杏的树体进行了支持加固,雄树的一侧枝桠,仅靠着2根钢管支持着它的身躯,而雌树由于成果太多,对有些枝桠进行加固处理。到了本年冬天,他们还会给树干用石灰、硫磺刷白,防冻以外,也能防病虫灾。
又一阵秋风起,纷纷扬扬,一地金黄。古树无言,衰老的枝干伸向初冬的碧空,等待着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