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偶然看到一株美树比看到一个美人要兴奋得多,尤其是缤纷的秋季。
假如举办一次“三镇大树秋季选美大赛”,获得季军的会是枫树,颁奖词为“古树专家丁昭全老师指出,它们被武汉气候限制,不太容易如北京香山般明艳如血。尽管如此,但它们也努力地呈现各种层次的红;可惜集中分布地略偏,需专程前往东湖磨山深处或黄陂各大山头……”;
亚军当仁不让是梧桐,“它占据武汉各大街头,极易欣赏,以香榭丽舍大道般整体气势取胜,树叶色彩斑驳,富于变化……”
冠军,隆重颁发给古银杏,颁奖词为“它们深藏在武汉的角角落落,以纯净通透的明黄色,皇后般高贵的姿态,让人惊鸿一瞥,在芸芸众树之中,如同刷地点亮了一盏灯。”
古银杏,是指上百年、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银杏爷爷”。
它们很老、很大,数量很少,多为生在武汉的原生树,这些年代久远的“活古董”,是历经战火兴衰后的幸运儿。此次记者跑遍三镇“地毯式搜罗”,一共找到9处,可以打上“史上最全”的印章。
此次,记者采访了武汉市园林业内被誉为“武汉古树活地图”的丁昭全。他电脑里密密麻麻记录了遍布武汉的“古树名木”名单;他还有一台世界先进水平的树木针测仪,不用像以往要在古树身上打洞,给它打上一“针”,立马就知道;他还曾耗费942天,成功挽救了“武汉树王”。
古银杏们至今能在武汉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他有一份功劳。
在武汉,每一株古银杏的所在地,不论如今的建筑多么不搭调,都昭示着此处曾辉煌的过去,或有一段无法言说的讲述故事。
八卦一下银杏
1、它寿命极长。世界上最老的银杏树在贵州福泉,是棵雄树,树龄大约有6000年,空了的树心比一般客厅还宽,有个老人长期居住在里面,并养了一头牛。
2、武汉三环外,最老的三株原生古银杏树,都有上千岁,分别在江夏区的淮山,和蔡甸区一个叫苏湾的地方。
3、它又叫“爷孙树”,所谓“公种而孙得食”,20年才开始陆续结果,40年后才成熟大量结果。(听说有一种激素针,能让年轻的银杏树迅速结果,而且不分雌雄;也有通过嫁接技术让树结果。)
4、银杏分为“雌树”和“雄树”。一般古人种银杏,都是一雄一雌成对种,且雌树需在雄树的下风处,方便授粉。专家教一个分辨雌银杏和雄银杏的简单方法:看枝桠,雄树的枝杈直立向上,雌树的枝杈偏向外侧生长。
5、它的果实叫“白果”,是一味药材,可用来煲汤,但有微毒,一人一天只能吃几粒;新鲜果实外皮剥开,有猫屎臭。
6、道旁树多种雄树,一是它成活率高于雌树,二是它落叶较晚。
NO1
杏叶黄得最晚,尾期去赏它
大雄宝殿的“看门树”
地点:宝通禅寺
数量:1株
树龄:150年
树高:22米
胸径:74厘米
冠幅:16米
宝通禅寺算是武昌比较密集的“古树群落”之一。
这座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为皇家寺院,得到过十位皇帝的大力护持。虽然曾多次遭遇战火毁坏和重建,但寺院里仍保存有参天古树29株,超过200岁的朴树就有4株,还有2株百年以上的黑松。
这株古银杏位置非常特殊,正屹立在大雄宝殿的门前左边,枝叶繁茂。树前的铜香炉里,常年高香不断。稍低些的树枝头,也被善男信女们系上了红色的祈福带。树下有一龟驮碑文,密密麻麻刻有“重建宝通禅寺大雄宝殿记”。
听寺里的老师傅说,它不结果实,也不生虫,并未享受特殊的专人照顾。
记者采访的日子,是11月中旬,大多数的道旁银杏叶已全黄,可这株古树,树叶仍主为绿色,与旁边其它树种差别不大,或许是寺庙里环境幽蔽的原因吧。
NO2
它的树冠生得低,丰满有垂坠感
一群黑头发里的黄头发
地点:湖北中医药大学操场旁
数量:1株
树龄:80年
树高:估4层楼高
胸径:60厘米
冠幅:估8米
一进省中医药大学的校门,还没走出30米,就望见了它。
太醒目了,它站在办公楼前那条绿油油樟树林荫道第一个,金黄色的树冠垂坠蓬大,就像一群黑头发里的黄头发。它的树冠生得很低,而且像柳树般有垂坠感。
学校在它脚下做了个花坛,装了一圈金属宣传牌把它围在中间。在树下专心观看校内活动宣传、讲座预告、贴小广告的师生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头上这把美丽的黄金大伞。
才80岁的它,不能算“古树”,只能算“古树后续资源”。
它身后映衬的红砖老房子比它年纪大一点,是1919年修建的“翟雅各健身所”,望柱飞檐,古朴大方,师生们管它叫体育馆。
NO3
深藏老巷平房中的
“唯一古银杏群落”
地点:武昌杨园街粤汉里
数量:4株
树龄:最大1株300年,其余3株120年左右
【以下为最大1株,档案】
树高:20米
胸径:100厘米
冠幅:15米
在杨园老街上,打扰路边几位晒太阳的婆婆们,问老银杏树都费解地摇头,问老白果树才恍然大悟地指路给你。沿途没有任何指示牌,很怀疑“武汉市唯一的现存古银杏树群落”是不是在这里。
它们藏得很深,拐角到那条安静的小巷,才一眼瞥见浑身金灿灿的参天巨树们,默默地站在一排矮小破旧的平房院落里,很是突兀。
走进小院,一雄一雌两株“恩爱夫妻”并立,靠外的是雄树。古树名木保护挂牌上写着,它们约有120岁。“这是瞎说,我妈妈说她9岁时来玩这两棵树就有这粗大了。”64岁的居民石爹爹摇摇头,他的母亲如果还健在,该有100岁了。照他估算,这两株应该有200多岁。据说,以前雌雄树中间还夹着一栋小房子。
四株中的“老大”,被锁在了隔壁的一户民居院中,估计因被摄影爱好者骚扰多了,大门常年一把锁。它身份尊贵,是国家一级保护名木,比”夫妻树”高一个等级。它有多粗?两个成年男子无法环抱。
在古银杏附近,还存留几处老洋房的痕迹。
关于这里当初繁华往事的故事很多,有说这里当初叫“小汉正街”,因为火车过江的码头在附近,车水马龙,日夜不停电;有说当年张学良、詹天佑住在这里的公馆里,还在附近打网球;有说这里有个生意特别好的大服装厂;有说这里是清末修建粤汉铁路时,为外国专家盖的小洋楼,所以叫“洋园”。
雌树年年结果,以前惹来不少人日夜用长竿子敲打,叮叮梆梆,夜里吵得人都不能睡,“当时真恨它,巴不得倒掉。”后来,有汉口蜜饯厂收购,于是刮大风时,居民半夜三更都起床来拣,成麻袋挑到汉口去。
NO4
右边樱花枯,左边银杏黄
深秋走过樱园路,请60度仰望
地点:武汉大学樱园路
数量:15株
树龄:90年左右
树高:约5层楼高
胸径:38厘米到70厘米
冠幅:8米到10米
站在樱园路上,随机问两名同学,附近哪里有大的银杏树?同学摇头。正失望着,一仰头,哇,一条金黄色的“带子”正悬在头顶!
它们藏得很隐蔽,虽然就站在路旁2米处,却被沿途茂密的桂花树等绿色矮树遮掩得密密实实。你从它们身边匆匆走过,如果没有金色的叶子掉落在眼前来提醒你,很难察觉到它们。
真正想欣赏到它们这支队伍的整体风貌,请劳驾爬上高高的樱顶平台。15株挤挤挨挨的金色巨人,赫然眼前。那排赫赫有名的樱花树,在它们面前,顿时矮小得有如灌木。
据记载为武大1934年所植,虽未到百年,已可列入“古树后续资源”。胸径最细38厘米,最粗70厘米,数量这么多,集中在一条两车道小路旁,真是羡慕武大人——春日粉樱柔美,秋日金黄如带,绝美小道。
欣赏它们还有一个不错的角度,请转到它们身后的山坡下,金黄叶映衬的绿色飞檐斗拱,正迎日光,明媚非常。
NO5
陪伴女主人30年,
看赵氏花园荣与衰
地点:落雁景区内,对外停车场旁
数量:1株
树龄:130年
树高:17米
胸径:72厘米
冠幅:10米
秋日里的落雁景区(注意,不是落雁岛),人少,极美。
从靠近青王路的大门进,在寻找古银杏树的一路,屡屡被各色秋霜美叶所吸引,层次丰富斑斓如油画,“有点九寨沟山上的味道”。
等绕过一栋老房子,它忽然亭亭玉立在眼前,还是美到让人忍不住拍手。和它一起的,另有两株小一些的银杏,在屋前连成一片,夕阳下特别美。老派别墅、三株银杏,特别受到婚纱外拍者的青睐。
它身后的民国风范老房子,篆名“赵氏花园”,听人说,老楼是个木楼,这是后来新盖的。
听说这房子原来的女主人名叫水娇,扬州美人。上世纪20年代,有个叫赵宗涛的广东商人,来武汉经商时讨她做小妾,并一掷万金,在东湖落雁乌龙嘴大兴土木,修建庞大美丽的庄园,湖边还有游船码头,供他和水娇居住,那时,武汉的商界名流也常在此聚会。
后来内战爆发,赵宗涛逃去了香港,而水娇被安排去职工食堂工作,1952年去世。
NO6
爱背唐诗的80岁看树人
白果老皇后,今年结果特别多
冠幅占地足足1亩的“汉阳树”,是这条街上的明星,它让汉阳五医院都成了旅游景点。
早在1985年,汉阳区园林局就为这棵树盖了个专门的小院,挂上了“汉阳树”的匾,特殊保护。可它究竟是不是汉阳树?根据园林局的测算,它的年龄约在530多岁,而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是崔颢在1200年前写的,很明显,它不是。
站在树下仰望,那遒劲粗大的枝杈、斑驳皲裂的树瘤和金灿灿的桂冠,它是那么气势惊人的美,没人在乎它是不是汉阳树。
这棵树是株雌树,所以树冠特别大,至今仍年年结果,算是“超高龄产妇”。
曾有全国古树名木研究专家,专程来看望这株古树,结论是:长势不错,如果保护得力还可再活500年。
地点:汉阳显正街,武汉市第五医院院内
数量:1株
树龄:530年
树高:28米
胸径:150厘米
冠幅:22米
NO7
千年“镇滩之宝”,8年前移栽来汉
可惜没有树冠,尚难欣赏
终于见到了一株传说中的“千年银杏”,可惜被截了冠,枝叶尚幼,未长丰满,只能望着粗大的树身,想象它原本繁茂参天的气势。
走过汉口江滩中央的玻璃广场,拐入右手小路,大约200米,就能见到它,被围栏保护起来。
查阅资料,它是2004年移栽到这里的,两株耗资18万从长沙购回,都有千年以上,大的一株有1500多岁,非常罕见。当时就有园林局专家担心,“超高龄”移栽,存活恐不易,希望能精心呵护。
记者只找到这一株,不知是否是大的那株。遥想8年前,老态龙钟的它真坚强,4月下旬被“砍冠断根”移栽来,熬过了炎热的夏季,终于存活了下来。
据悉,古树移栽的存活率业内称“九死一生”,每次移栽会破坏大部分根系,需要等8到10年才能恢复元气,寿命也会缩短不少。
地点:汉口江滩,玻璃广场旁
数量:1株
树龄:约1000到1500岁
NO8
两株的落叶,足以让一条小巷灿烂
“雪藏”在老寺门旁的宝贝
地点:古德寺,新建后街,上滑坡88号、89号
数量:2株
树龄:估100多年
(因尚未对外宣布为武汉古树名木,档案暂空白)
树高:米
胸径:厘米
冠幅:米
“古德寺路”的牌子很不起眼,从工农兵路走过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走到寺门前售票处,询问“寺里哪里可以看到古银杏?”工作人员摆摆手“不用进寺,从隔壁的巷子走进去,就能看到。”。
挨着古德寺路,有一条更为狭小的巷子,叫“新建后街”,曲里拐弯走到了古德寺封闭已久的老门附近,终于看到了那两株宝贝。
高高的房屋院墙,两棵古银杏探身出来,左雄右雌,因年岁在百年以上,已经被武汉市园林科研所进行重点关注,但还未宣布并挂牌为“古树名木”。
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算来至今已有135年,和这两株银杏年岁差不多。名刹古寺向来喜银杏,或许它们正是建寺时种下的。
它们的生长环境是“屋包树”,上滑坡88号、89号,老旧的平房门上一把锁,人已经搬走。听附近开小卖部的李阿姨说,这个小院的土地原本属于古德寺,在“文革”时被划归给武汉照相机厂做职工宿舍使用,雌树在厨房里,雄树在墙边,现在被古德寺收回。
听说,寺里有意向将来把包裹它们的建筑拆除,让它们成为寺庙一景。
这条小巷深秋很美,左边2株古银杏,等落叶时,叶子足够铺满一车道的小巷;右边是161医院内的一大片高大的水杉林,阳光透下来,光影婆娑。
听居民说,逢初一、十五还有人来拜祭两棵树;也有人曾翻墙,锯它们的枝条,不知何用。
NO9
有人拣叶子放墨盒里润笔用
纪念碑旁是雄树,它妻子在坡下
地点:首义广场,蛇山半山腰,孙中山纪念碑旁
数量:1株
树龄:120年
树高:26米
胸径:74厘米
冠幅:16米
人们喜欢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地方,种银杏树。
寻找古银杏一般要朝清净的地方走。新修的首义广场,靠近黄鹤楼的一半很热闹,旅行团大巴出入不断;靠老湖北省图书馆的另一半,始建于1923年的首义公园,则冷清许多,那株赫赫有名的古银杏,就在公园的半山腰。
公园顺蛇山山势盘级而建,是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看到“首义枪声”的雕塑,继续往上,阶梯之上,一树夺目的黄冠赫然眼前。
它陪伴的,是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碑高7米,坐北朝南,正面用繁体字镌刻着“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中华民国十七年国庆日落成”。这碑是1928年立,这树是在立碑时移栽到蛇山的,当时已是一株壮年银杏。
今年70岁的廖爹爹,常在树下逗孙子玩。他在这里从小玩到大,据他回忆,此处在解放后曾建有一片假山流水,有个小猴山,旁边有一大片葡萄树,到了秋天,小伙伴们在此处比武饿了,就摘葡萄和山上的野枣子吃。
“这是棵公树,母树在离这里不远的抱冰堂院门前,每年结几十斤果子。”经廖爹爹指点,记者很快找到了那株雌树,身材小一号。银杏的雄树要种在上风,雌树好随风授粉。“这果子拣回去,扔进灶火里,烧得噼啪一响,就能吃,蛮香。”
他介绍说,以前有学问的讲究人,把这叶子拣回去,铺垫在铜墨盒里的缎面上,写字时能把毛笔梳得很好,所以这树又叫“墨叶树”。
廖爹爹会做木工活儿,他说银杏的木质润滑、纤维细密,而且纹理笔直,又抗虫子蛀咬。听说北宋皇帝的龙椅,就是由12块银杏板做成。
银杏树旁,有一条逸廊,常有老人独坐在此拉胡琴或唱京剧。
有网友来武汉看过它,写博客赞美:“看到这棵百年银杏在湛蓝天空映衬下,金黄的树叶随初冬的风轻轻摇曳。真是一幅克劳德·莫奈笔下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