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尤溪县中仙乡龙门场内,有350多棵古银杏树。春回大地之际,新枝吐绿,一片绿韵;秋高气爽时节,则一片金黄,株株银杏宛如披上了黄金甲,小扇子一样的叶片散射着耀眼的色彩。森林生态科普、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兴起,给这里贴上了“科普、绿色”的时尚标签。
拥有700多年树龄的龙门场古银杏树,平均胸径50多厘米,最大的胸径竟达到160多厘米,最大的一株古银杏树高达20多米、树冠直径达20多米。这些古老的银杏树虽历经沧桑,但仍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苍劲挺拔,枝繁叶茂。
银杏树叶是银杏树最美的部分,它们因季节而变换色彩,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盛夏时节,无论是夕阳辉映的傍晚,还是星星点灯的深夜,村民们常常扶老携幼,在银杏树下纳凉,悠闲地享受着天然的“空调氧吧”,别是一幅纯真的田园诗画。
据了解,银杏是地球上现有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也叫“白果树”,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由于银杏树长寿且结果慢,人们戏称为:“公公种下树,孙子吃到果。”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银杏树容易在附近萌芽发新树,子子孙孙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因此也称为“公孙树”。一代又一代的精心守护,金色的银杏成为儿女们的希望,也包含着公公的祈愿。
银杏树全身都是宝,不仅树群可美化绿化环境,其果实——白果更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降血压、防癌的作用。银杏果不但国内有名,还闻名远销东南亚,成为村民们的一项经济收入来源。当地因势利导,把科学培育和发展速生丰产的银杏新品种作为引导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项产业,建立了新的银杏生产基地。
龙门场茫茫群山遍植银杏林,村在树丛中,房在杏树下,整个村落被镶嵌在古老的银杏林里。村民们的住房至今还保留着闽中传统居民的木质结构风格,显得古朴有致。一条小溪从村里缓缓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古老的村庄更显得生机和灵性,人与自然和谐天然地整合在了一起。
这些分布在山坡上、山坳间、村落中的古银杏树,把山村点缀得美不胜收。每当微风吹过,霜冻后的银杏叶在空中飘飘洒洒、飞飞扬扬,犹如天女散花般漫天飞舞;一片片黄叶洒落绿地上,便又铺就了一块巨幅的天然地毯;金黄色的树叶洒落在村道上,铺就了一条金色大道……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景象,好一个世间难觅的世外桃源!
而令人称奇的是,在离村庄和古银杏群落不到一公里的山上,竟然还有一个巨大的溶洞。走进洞里,大的洞厅可容纳几十人。洞里还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哗哗作响,更给古洞平添了几多神秘的色彩。溶洞的石壁上还留有当年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朱熹来此寻游时亲书的手迹。
龙场古银杏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此科普、探古、旅游、观光等,给“朱子故里”尤溪又增添了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