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代任务,导入新课
(一)本节课继续学习第10课,通过认真读书,读懂每句话和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二)下面来学习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写的《三棵银杏树》,看看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的。
二、细致读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这四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这三棵树各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内容画出来。
3.同学解答。
(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大小和周围的环境。第二句说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第三四句具体讲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大致的样子。从后一句中可以知道三棵树的位置和样子。一棵临水,两棵在中央,中央两棵高矮相当,距离较近,枝叶搭在一起。)
4.理解词语:“十丈见方”。
1丈等于10尺,3尺等于1米,10丈就是100尺,大约是33米。
5.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6.你是怎样学习的?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这一自然段讲银杏树生长的环境和概貌。
学习方法是:(1)读段,知道几句话,每句的意思。
(2)分析句子,搞清联系。
(3)抓重点词,体会感情。
作者把树比成亲密的朋友说明对树的喜爱。
(二)运用第1自然段的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三棵银杏树有多大年纪了,没有人知道”,这说明了什么?
(3)“似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为什么用似乎这个词?还可换成什么词?
(4)这一段讲了树的什么特点?
2.学生逐条解答。
(这段的第一句话说明这棵树的古老。“似乎”是好像的意思。从这一词中可以知道银杏树在生长,但长得十分缓慢,它的变化,人们几乎觉察不出来。
(三)运用方法,分组学习3~7自然段。
1.个人默读,思考问题。
2.小组展开讨论:
投影:(1)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什么样子的?
(2)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有什么特点?
(3)三棵银杏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