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奔牛中学毕业的,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重点中学的学生,我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受到了社会更多的关照。回报社会,回报母校也就成为我目前最大的心愿之一了。去年,在京的奔牛中学校友,由文革前的老校友王永宽等积极推动,成立了奔牛中学北京校友会,大家推举我出任第一届校友会会长。虽然工作繁忙,我还是担任了这一工作。校友会的工作主题确定为三点,第一是为年事已高的老校友解决实际困难,第二是为目前在京就读的校友提供方便,第三是大家交流工作、生活心得。半年来,校友会在顾胜秘书长的打点下,应该说,三方面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4月15日,我回到阔别了26年的母校,向母校的领导汇报工作,也深切感受到了游子回家的心境。
母校在江苏常州武进区,紧邻京杭大运河,我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去母校的情景。我那时14岁,考取了奔牛中学,这对于我们全家来说都是大喜事,因为奔牛中学是重点中学,当时武进县仅有两所重点中学,而我又是文革后恢复重点中学的第一批学生。大家都说,考取了奔牛中学,就等于一只脚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能考上大学那是天大的事,是跳了龙门。送我去奔牛中学报到也相应地成了我们家的一件大事,当然,这事最终落到了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大哥身上了,我大哥大我9岁,但是,当时我大哥在我眼里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神了。
报道那天应该是8月30日,我觉得自己简直是飞跃了,第一次坐了汽车,又第一次坐了火车,当时的心情今天也完全能感受到。坐汽车是我自懂事起最大的心愿了,每一次到镇上去,远远地看到扬起滚滚尘土的汽车从满是泥土的公路上飞驰而过,我都会兴奋得发狂,在车后面拼命地追赶,一点也不在意灰尘。对于坐汽车这件事,我二哥好几次向我母亲帮我求情,让我母亲给我五分钱坐一次汽车,我母亲没有同意,对我说,你要有本事,就向你三个哥哥学习,凭自己的本事坐汽车,花家里的钱又没什么事却要坐汽车是不行的。母亲的话,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坐汽车。坐在汽车上的我,当时就想,妈妈这次应该认为我是有本事了,也是,因为我们一个村只有我一个人考取了奔牛中学。坐火车是我大哥自作主张的,我是没有敢奢望,我大哥那时想的是,从常州去奔牛坐汽车与坐火车价钱一样,让我见识一下火车更好,因为在我大哥眼里,我以后是要自己去闯天下的,早点见火车有好处。但是坐火车的话,必须要等到下午3点,这样,我们就要从11点等到下午3点,进饭店吃饭是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大哥带我到火车站门口的运河桥边,让我看着行李,他去买了两块烧饼,我们俩一边啃着烧饼,一边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对于我来说,可是吃到了从未吃过的烧饼,看着从没见过的这么多行行色色的人,心里是想着美好的未来。
下午五点我们来到了学校,当时可能是教室没有准备好,我们报到的地方是在一片小树林中进行的,然后到了宿舍,见到了双人床,虽然宿舍是用的普通教室,一个宿舍住了三十二人,可我觉得特别好。还有校园中我从没有见过的这么大的银杏树,后来苏伦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棵有800多年的银杏树。这一天对我来说太特别了,我一下见识到了太多太多我第一次见到的事物,再往以后的事,现在就记不太清楚了,总之,母校是我人生轨迹变轨的起点。
这次回母校,我想也应该是我以后能长久记忆的一天,就如同三十二年前一样。让我吃惊的是,好像突然有魔力来改写我的大脑中的内容,什么都变了,在谢校长陪同我参观校区的时候,我不断在问自己,这是我的母校吗?变了,一切都变了,从母校就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这二十六年的变化有多大。还好,我终于找到了母校的感觉了,当谢校长陪同我来到银杏树前,我二十六年前的感觉突然有了,母校,这就是母校,什么都在变,但教书育人的树人中学(解放前母校的校名)精神没有变,这么多年,母校培育了那么多优秀的学子,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也是特别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六年的母校,关键,不变的银杏树让我明白,文物、历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