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史书记站在马家村村口,身后是他的爱车——一辆老旧的桑塔纳。他的眼睛盯着村旁的一段高岗,思绪万千。
原来村上的马婆婆正请了许多和尚在为一棵树做佛事,八音喇叭的声响好几里路外都能听到。马家村的人象为过辈的老人料理后事一样,围着那棵树忙碌着。
史书记知道那棵老银杏树有着不寻常的故事,在市里的史书上都有记载。听说那是棵千年古树,曾差一点列入了古树名录,只是在二十多年前遭了几次雷击,只剩下了三米多高的光杆。然而,虽然是光杆却也仍然威风凛凛,它矗立在高岗上,老远就能看到。它胸径巨大,七八个小伙子都围抱不过来。最神奇的是,死了二十年后,在顶端居然又长出了新的枝条。人们传说,这树依附着游击队长的魂灵,游击队长在默默地保佑着全体村民。近几年,每逢清明节,村上很多人就会前来烧纸、放炮,祭奠。
史书记知道,当年粟裕大将在这儿打游击时,马婆婆曾是一名游击队员,加入游击队前,听说二十岁不到的她曾用镰刀砍死过日本鬼子,加入游击队后,背上背着儿子居然能和鬼子打仗。44年,鬼子报复游击队,从铁路边上调来了大部队进行围剿,抓住了游击队长。鬼子把全村人都抓来观看,马婆婆就混在人群中,目睹了鬼子用刺刀捅死队长的情形,尸体被挂在了那棵银杏树上。到了晚上,鬼子走后,马婆婆和村民才把他放下来,连夜把队长埋在了银杏树旁。日本投降后,新四军过江北上,马婆婆由于在家生孩子,没能赶上部队,从此就一直在地方上工作。
解放后,市里来人要调她到市里工作,被马婆婆拒绝了。她说她不想麻烦组织,只是希望能守着队长就行。
马婆婆的丈夫是个地道的农民,从没出过远门,马婆婆做事,他从不过问,只是专心种他的田、带他的孩子。马婆婆的丈夫七十几岁过世后,儿孙们想把她接到市里去,她不同意。她说,村上有银杏树,城里没有,生活不会习惯的。儿孙们提出为她请个保姆,她说,平时有村上人照顾,不用请外人的。儿孙们没法,九十年代后,每个儿子只得在村上各造了两间楼房,用作逢年过节回家陪老人。
马婆婆一生生了几个子女没人弄得清了,活下来的就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这八个子女过得都很好,而且也都是儿孙满堂。据说有个儿子在市里的大企业做老总的,还有孙子在省里工作,反正个个都过得有头有脸的,具体情况怎么样,由于他们回到家所有的行为都象个地道的农民,在外的风光事从不多说,所以没人知道。
马婆婆一人守着十几间房子,平时就陪村上的老人在银杏树下打牌。她的脑子好,人家都打不过她,她赢钱后,到打牌结束就都退还人家。她有离休工资,还有儿孙孝敬的钱,一人根本用不了,村上谁家有困难,她都会借钱给人家。实在穷的人家,借了钱后,她就不许还了。每年乡里送来的慰问品,她都转送给了村上的人家。在十里八村,只要一提到马婆婆,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除了知道她是一个了不起的老革命,还纷纷传说着她的侠义心肠。
马婆婆的儿孙集资从镇上修了一条路,直通马家村。过年时一个个开着车进村,整个车队把全村的晒场都停满了。吃过团圆饭后,全村人就都聚到银杏树下,看马婆婆家放焰火,那时是全村最热闹的时候,也是特别开心的时候。大年初一,全村人都过来拜年,每家每户都能收到她儿孙们许多的烟和酒。
在做佛事的唢呐吹起“十送红军”的曲子时,史书记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整个村子,当年的整洁气派景象不见了,处处是拆迁造成的断壁残垣。他知道这些村民是从安置房过来陪马婆婆做佛事的。这个村子征地、拆房都没遇到多大阻力,只是那棵树在马婆婆家的自留地上,马婆婆说什么也不许挖掉。她说了,只要她活一天,就不许人家来动这树的一根毫毛。晚上在安置小区过夜,白天就叫村民把她送到银杏树那儿守着。
怎么办,怎么办?史书记因为这棵树已挨了胡乡长严厉的批评了,开发区工程计划受到了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他这个书记也当到头了。唉!他叹了口气,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只能上车回村委,今天他还得参加拆迁碰头会。
胡乡长是个大学生,来乡里任职前,是团区委的一个副书记。他精明能干,雄心勃勃,上任来,大刀阔斧,干了很多大事。全乡在他的带领下,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农业生产总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不,现在的乡经济开发区项目也是他在上级做了工作后,才获得批准的。胡乡长说了,如果把开发区建起来后,全乡不仅能摘掉落后的帽子,通过几年的努力,很有可能成为全市的模范乡。
今天在会上,胡乡长听了大家的汇报后,发了言。他讲话的中心意思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建设好经济开发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二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钱要建设,没有钱借了钱也要建设。三是谁的工作影响了大局,谁的官帽就要摘。史书记认真地记着笔记,身上的汗直流。他明白,如果那棵树的问题再不及时解决,估计他就会是胡乡长第一个开刀对象。会议结束后,胡乡长没有吃饭就赶往别处参加另外的会议了。
史书记把其他人留在村委食堂吃午饭。饭前,他请求大家想办法。大家都知道马婆婆的威望高,谁也不敢说什么。急得史书记差一点要跪下来。最后,拆迁组长见史书记急得实在不行了,就说,你去搞二十条中华烟来,明天我就把这事解决了。史书记一听高兴得差一点蹦起来,连声表示感谢,说,饭后香烟马上就办好。他把村主任叫到一边嘀咕了几声,安排好后,大家早早地就开始吃午饭。
第二天,史书记刚到村委,拆迁组长就来了,高兴地拍着史书记的肩膀说:“老兄事情全部办好了,你怎么感谢我?”“真的?”史书记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怎么解决的?”拆迁组长哈哈一笑:“这事还不简单?我花了些烟,请推土机、挖掘机驾驶员连夜去把树挖了。这事软磨不行,得来硬的。”“万一马婆婆今天去看后,不见树了怎么办?”史书记非常担心,紧急着问。“老兄,你真没见过世面,这种事我们做得多了。她今天不会来的,我安排人把她弄到城里她儿子处去了。专车送的哦!骗她儿子那有事,她必须去。你想她难得去一次,去后,她儿子还不会多留她住几天?等她回来后,一切都办好了。”随后是“哈哈”的笑声。史书记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当,但毕竟问题解决了,随后也开心地笑起来。邀请拆迁组长中午喝酒。
工程进展非常顺利,所有的土地平整工作都按计划完成了。二十多天后,史书记和乡里商量准备举行隆重的经济开发区奠基仪式。他把仪式现场安排在了那棵银杏树处。银杏树由于过于巨大,得等道路做好后,才能运走,先想法移在了一边。
举行奠基仪式那天,史书记一早就到了现场。他布置彩旗至少插了二里路。天空升起六对大汽球,汽球上都挂上标语。进仪式会场的地方,做了巨大的充汽拱门。会场搭了台,高出地面大约六十公分,铺了红地毯。会场背靠着巨大的宣传画,大约有二米多高,上面写着某经济开发区奠基仪式字样。准备了大量的焰火和炮竹。请来了各路记者。还让小学放假,全部到会场出席仪式。马家村的村民也赶来了很多。他看着一切准备就绪,便到拱门前恭候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仪式正式开始时间是九点十八分。八点半时,胡乡长匆忙赶来,告诉史书记,今天高副市长也要来的。吓得史书记魂都出了窍,他可没有见过大领导呀!赶忙问胡乡长怎么办?胡乡长叫他不要急,一切有他应付。
九点钟不到,几辆警车就开了过来。九点钟时,一长条车队就鱼贯到达。高副市长的车刚停下,胡乡长就赶忙跑过去,开车门,迎接。高副市长下车后,没有象往常一样向大家打招呼,而是手撑着车门,请里面的人出来。胡乡长探头一看,里面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马家村的马婆婆。高副市长扶着马婆婆下车后,又等后面车上的人,原来后面车上下来的是马婆婆的小儿子马明杰。高副市长和马明杰一边一个搀扶着马婆婆走上主席台。上台后,马婆婆坐在了中间,高副市长和马明杰在马婆婆的两边一边坐一个。接着其他人也纷纷上台,按照级别落座。
九点十八分,仪式正式开始,一通炮竹、鼓乐之后,高副市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自己的父亲曾在这和马婆婆这位英雄的婆婆一起战斗过,听说这儿搞开发区了,他很高兴,特意安排掉了其他事,赶过来看一看。他指着马婆婆的儿子说,马总是我们市龙头企业的老总,这里是马总的家乡,我们希望马总能率先在这打开局面。俗话说,只要栽得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嘛!
九点五十八分,开始动土奠基。马婆婆今天也特别高兴,终于回到家了,又可以天天看看银杏树了。她用手抓起了一把土,颤微微地投进了填埋奠基碑的坑中,满脸笑开了花。
仪式结束后,马婆婆问:“现在在哪儿,我要看看银杏树。”
高副市长和马总早看到了旁边的那棵树,便搀扶着老人向那走去。
马婆婆走到那,看到树倒下了,双腿一软趴在树上就死去了。
马家村的村民看到马婆婆死后,马上骚动起来,警察赶忙跑过去维持秩序。村民们一个个朝着马婆婆躺下的方向跪下,哭成了一片。史书记看到这情形,他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心想,开发区建成后,自己就退位。胡乡长则跟在高副市长和马总身后,请示治丧事宜。高副市长说,马婆婆的追悼会要隆重举行,到时他要请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出席。马总则在一边哽咽着不断地打电话通知哥哥姐姐们。
马婆婆的死,在官方媒体得到了充分报道,一致说,一个老革命看到祖国发展快了,心情激动,是含笑而去的。号召大家学习她献身革命,爱祖国、爱家乡的崇高情怀。
马婆婆的追悼会是在宾仪馆举行的,史书记没有出席,听胡乡长说,到场的亲朋友好友、各地赶来的战友后人、市里的领导共有数千人。场面非常肃穆而隆重。
两年后,开发区建成了,史书记退了位,做了一个和大家一样的没了地的农民。他一下苍老了很多,经常过来看他一手搞起来的开发区。他看着林立的烟囱中冒出的黑烟,心情很是复杂。经济是上去了,而过去的一切也都过去了。马婆婆家逢年过节时的热闹景象变成了传奇故事,马婆婆在银杏树下,赢了钱还退还人家的事情变成了传说。马婆婆就是那棵银杏树啊!银杏树倒下了,故事也就结束了。银杏树必将成为传说,马婆婆也必将成为传说。